看教育部新聞練打字
教育部體育署今(24)日公布最新公有運動場館設施現況調查結果,全國運動場館增長有成,4年內新增73座場館與1,058處設施。其中在全民運動休閒類的設施數量成長幅度最大,顯見近年來中央偕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全民運動有成,運動休閒更受到國民的重視。全國公有運動場館自108年進行第1次全國運動設施現況調查以來,至今已過4年。體育署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項下「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設施計畫」及「充實全民運動環境計畫」2項計畫,持續補助各地方政府興(整)建運動設施,總計約400案。為掌握全國各地運動設施現況,並提供民眾最新運動場館資訊,自112年10月起至113年10月辦理全國22縣市公有運動場館設施現況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基本資料、附屬設施、無障礙、性別友善及親子附屬設施等設置情形。根據調查,全國22個縣市的運動場館總數達1,336座,較108年的1,263座增加73座。其中,場館增加數前三名縣市分別為臺中市(增加21座)、桃園市(增加20座)及新北市(增加12座)。此外,既有運動設施總數多達3,255處,相較108年大幅增加1,058處,增幅達48.16%,在各級政府積極推動下,全國運動環境持續優化,場館與設施數量均有顯著增長。另外,全國運動場館數量前五名的縣市分別為新北市197座(14.75%)、臺中市175座(13.10%)、臺北市142座(10.63%)、桃園市130座(9.73%)及彰化縣95座(7.11%)。在各類運動設施中,設置數量最多的前三項分別為籃球場館837處(25.71%)、多功能舞蹈運動教室268處(8.23%)及羽球場館236處(7.25%)。值得一提的是「多功能舞蹈運動教室」的設置數量由108年第7名(79處)上升至第2名(268處),增長率高達239.24%,已超越游泳池(108年為第2名)及網球場館(108年為第3名),羽球場館建置數量排名亦上升1名,排至前三名之列,增長率達59.46%,顯示該類運動人口及設施需求持續增加。為提供友善運動環境,體育署於執行各項公共建設計畫過程中,已將無障礙、性別及親子友善設施列為補助重點,於本次調查中各地公有運動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在政策支持下呈現增加趨勢,增長率均達3成以上。其中,共有483座場館設置無障礙汽車停車格,較108年(307座)增加176座,增長率達57.33%,至於無障礙機踏車停車格則由96座提升至185座,增長率幅度最高,達92.71%,而無障礙坡道亦從411座增加為547座,增長率為33.09%,無障礙升降設備189座,增長率為46.51%;另全國設有無障礙廁所之運動場館佔比已超過3成,達35.23%(計689座),以及無障礙淋浴間亦略微提升至195座,設置比率達14.6%。此外,在性別友善與親子設施方面亦有顯著進展。全國設有性別友善廁所之運動場館為182座(全國場館佔比達13.62%),親子廁所則為233座,較108年調查增加90座,增長率達62.94%,有顯著增長情形;另性別友善及親子淋浴間設置數量,因多數設置於游泳池場域,故設置比率僅微幅提升,以及婦幼停車格因納入法定要求,故增加至216座,增長率達47.95%。根據上述調查結果,無障礙、性別及親子友善設施設置數量已同步提升,充分展現場館規劃者對身心障礙族群、家庭使用者及性別友善空間之重視,使整體運動環境更貼近特需族群運動需求。體育署表示,依據運動賽事辦理功能分類,各級運動設施數量亦有顯著成長。觀賞競技型(A級)設施主要用於舉辦國內外賽事,全國共計90處,較108年增加25處(增長率38.46%),訓練及教學型(B級)設施則為265處,增加43處,微幅成長約2成,而休閒與推廣型(C級)設施為全民運動推廣之基礎建設,經調查全國共計2,900處,較108年調查結果大幅增加990處,增長幅度高達51.83%。運動場館設施分級分類有助於不同族群依需求選擇合適場地,此調查結果也凸顯各級政府4年期間投資大量預算支持,有助於全民運動推展。體育署強調,為進一步提升全國運動設施品質,未來運動部成立後將持續輔導並補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優化及設置各類型運動場館,並強化特殊族群、運動陪伴者所需附屬空間,同時關注新興運動發展,朝向小型、社區化及多點式方式建置多元運動設施,並提升場館可近性及普及性,以鼓勵民眾參與運動,促進國民健康,提升全民運動風氣,透過運動壯大臺灣。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8972F42DC0AA6D4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8972F42DC0AA6D4
為促進青少年參與教育公共事務,教育部國教署於今(24)日舉辦「第7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培力及傳承活動」,來自各地的第6屆與第7屆委員及顧問齊聚一堂,透過課程與經驗交流,共同為推動學生參與教育公共事務持續努力。本次活動旨在促進青少年諮詢會前後屆委員的交流,並協助新任委員更快上任。除了說明本會的運作方式與各組室業務內容外,也特別邀請顧問進行議事規則知能講解,以幫助新任委員熟悉未來的會議流程與參與方式,活動中也請第6屆委員分享任期間如何提案、收集資料等實務經驗,讓新加入的第7屆委員學習如何表意及持續推動學生關注的議題。國教署說明,自108年成立青少年諮詢會以來,該會已成為學生實踐民主素養與公共參與的平臺。歷屆委員針對學生在校生活與教育政策提出的建言,如推動生理用品補助、增設身心調適假、檢視學校午餐外食規範等,均已逐步落實,顯見青少年意見受到重視。國教署表示,透過此次培力與傳承活動,前後屆委員在交流中激盪出更多元的觀點,不僅促進經驗傳遞,更為後續一年打下基礎,期許第7屆委員能延續歷屆精神,持續為學生發聲與行動,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共同為打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而努力。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DF3E726982254E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DF3E726982254E3
為提升「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之教學品質與學生生活輔導成效,教育部國教署於4月24日,在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辦理「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教學與生活輔導觀摩及座談會,由教育部林主任秘書伯樵主持,參加單位有僑務委員會、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及目前已辦理或核114學年度辦理「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之學校計33校共同參與,以精進僑生專班學校辦學,強化教學品質與管理。國教署表示,依據「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每年會同地方勞工單位,對學校及與建教合作機構「全面」辦理建教合作考核,以瞭解學校辦理僑生專班實際辦學情形。除定期考核外,國教署也相當重視僑生的華語文能力提升。為強化僑生華語文能力,已請學校確實配合僑委會之輔導,開辦華語文課程,依學生程度進行分班授課;同時持續辦理華語文相關活動,藉此提升僑生學習興趣,並鼓勵其參加華語文能力測驗。另請學校持續提升僑生生活安全管理知能及各式安全教育、反詐騙等相關措施,並落實合作機構依規定安排學生接受職業技能訓練。國教署說明,113學年度就27所辦理僑生專班之學校採無預警查察,發現多所學校用心照顧僑生,如東吳工家針對僑生學習需要及語言差異,依僑委會華語教材,彙整編製「聽讀寫能力」「閱讀能力_圖檔」及「閱讀能力_生字」補充教材。為增進僑生生活適應,安排在地響導、小天使、春節師生聯歡等活動;育德工家學校輔導室安排認輔制度,提供僑生生活輔導及協助,並且積極籌募校外資源善盡生活照顧;樹德家商亦根據僑生語言差異,重新編製上課教材,舉辦僑生華語文競賽,包括字音字形、硬筆字及華語朗讀等競賽,藉以提高華語文學習風氣。中山工商歷年於建教考核即屢獲優等殊榮。該校校長李昱平表示,學校自85學年度經輔導承辦第一屆僑生專班,迄今已培育超過3,500名僑生,學校為僑生量身打造全方位一條龍的教學輔導,採文化融合與學習安全、發展教材教法、推動適性教學、規劃多元評量、實施補救教學、強化華語教學、開設多元體驗課程、輔導取得證照和科大升學對接,促進東南亞產業人力交流並挹注國內產業基礎人才,利己利他。國教署強調,將持續與僑委會共同精進僑生專班學校辦學,強化教學品質與管理,請學校各領域、群科之教學研究會,得因應僑生授課需要,辦理相關教師增能研習、利用教師社群共備、研議適合僑生多元教學模式,或發展適性協助策略等配套措施,協助僑生學習,並提醒師長多多關懷及體諒離鄉背井的僑生其生活及學習適應情形。透過本次觀摩及座談會對於辦理學校有所引領作用,以保障僑生在臺順利學習及實習。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6761E3C960861D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6761E3C960861D7
教育部體育署辦理113學年度大專校院足球聯賽(簡稱大專足球聯賽)歷經5個月計336場預複賽場次,明(24)日於輔仁大學足球場開踢男、女公開一級組冠軍賽賽事。本(113)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共計有61校、73支隊伍參賽,自去(113)年度起至今(114)年度預計共將進行345場的比賽,各項數據均為歷年之最,特別在第三級組部分,參賽隊伍數逐年增加,顯現大專校院推展學生足球運動的進步。體育署希望透過持續辦理學生足球賽事,讓大專學生隊伍間有更多交流,並讓更多人感受足球運動的魅力。本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於複賽賽事試行主客場制,女一級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輔仁大學選定輔仁大學足球場為主場場地、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採用臺中市太原足球場作為主場,而今年度新成軍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選定高雄市文中足球場作為主場。在男一級組方面,由臺北市立大學、輔仁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及銘傳大學進入四強賽事,分別採用輔仁大學足球場、臺中市太原足球場及銘傳大學足球場作為主場代表場地。男女一級組複賽事自4月6日起陸續於各場地開踢,並將於明日開踢男女一級組冠軍最終戰。女一級組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對戰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男一級組將由輔仁大學對上銘傳大學,激烈的冠軍賽事,將於輔仁大學足球場登場。另外,在男生組第二級、第三級及第一級挑戰組賽事均已於4月22日及今日完賽。男子第三級組由國立東華大學獲得第一名;男子第二級組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獲得第一名,而男子第一級挑戰組由連續二年(112、113學年度)冠軍隊伍輔仁大學出戰111學年度男生組第一級挑戰組王者世新大學,最終由輔仁大學奪下本學年冠軍寶座。體育署表示,目前大專校院足球社團及代表隊的隊數增加,對於競技運動人才的培育有正向的發展。尤其,在今學年度試行主客場制後,除了期望持續推展學生足球運動的熱度,亦朝打造屬於大專賽事的屬地理念,以增強學生球隊的凝聚力和校園間球迷的認同感。本季大專足球聯賽也以「現在ing」為口號,希望每位賽場上的球員,能把握當下,積極奮進,並透過學校足球賽事,讓學生間有更多交流,並讓更多人感受足球運動的魅力。本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將正式邁入第22屆,除已孕育出許多優秀國家代表隊人才,每年度的賽事強度及選手們的競技實力亦逐步提升,除了傳統足球強權學校,並有許多大專足球代表隊踢出優秀精彩的賽事內容。顯現出大專校院及大學生投入足球運動的參與度已有別以往,也讓大專足球聯賽賽事更加精彩好看。明日的男女一級組冠軍賽事,除將開放現場觀賽,同時也將在Youtube的SSUtv頻道現場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ssutv),歡迎各位支持學生足球運動的球迷,一同在現場或是線上幫自己支持的球隊加油打氣。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F80281234C32BCD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F80281234C32BCD
113學年度國小籃球聯賽(EBL)將於4月29日至5月8日兵分8路(臺北體育館、臺北市內湖運動中心、臺北市文山運動中心、臺北市大同運動中心、臺北市南港國小、臺北市溪口國小、臺北市立永吉國中、新北市光榮國中)同步盛大舉行,今(23)日記者會特別邀請曾參加國內著名少年籃球賽事的各層級明星球員與教練出席,包括知名籃球教練劉孟竹、顏行書、羅興樑,前中華女籃國手覃素莉、鄧碧珍、鄧碧雲,以及113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男子組冠軍教練葉韋喬及MVP劉程恩等,分享自身參賽心得,並為參賽小選手鼓勵加油。教育部體育署為推展基層籃球運動風氣,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自105學年度起主辦國小籃球聯賽,由各縣市辦理預賽,並依報名隊數按比例晉級進入全國決賽,本學年度首次實施籃高260、305公分雙軌分組,亦於305組採人盯人禁止區域防守規則,藉此讓小選手提早與國際趨勢接軌,以提升我國國小籃球學生參與人數與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本學年度來自21縣市,113隊,共1,849位選手一同參加全國決賽,體育署王浩祿專門委員勉勵各位小選手,在決定加入學校籃球隊的那一刻,從訓練到比賽一路走來都很辛苦,唯有持續堅持下去,才能站上這個舞台,「FUN膽上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努力拚搶每一顆球、把握屬於自己的機會,爭取最好的成績。歡迎球迷踴躍進場看球,或透過多元管道鎖定精彩賽事,本次比賽透過捷思科技直播系統(GoHoops)於中華民國少年籃球發展協會官網及官方YouTube頻道進行231場的賽事轉播,同時也有即時數據供球迷及家長隨時關注比賽戰況;最終 2 天臺北體育館賽事亦可於教育部體育署Youtube頻道MOESports(www.youtube.com/@MOESPORTS)及「智林體育台」轉播,詳細賽程及比賽成績可至本賽事官方網站(https://www.ebl.org.tw/)及「中華民國少年籃球發展協會」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niba.TW)瀏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4EE234EC667CD2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4EE234EC667CD28
為推動融合教育,提供每位孩子自然、打破隔閡的學習環境,教育部國教署特別設立成特殊教育輔導團,協助地方輔導團推動融合教育政策計畫,以確保特殊需求學生在融合環境中獲得適切的學習支持。在幼兒學前及國中小階段,委託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扮演計畫關鍵推動與支持角色,確保融合教育得以順利執行,為所有學生提供公平、多元且適性的學習環境,實現教育平權的目標。國教署說明,融合教育讓特殊需求學生與一般學生共同安置於同一班級中學習,不僅是為了讓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接受教育,更是為培養所有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理解力和多元文化的包容心。而融合教育的理念應從幼兒園階段開始落實,讓普通教育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加強交流與合作,確保特殊需求幼兒能夠及早獲得適當的療育服務,提升其學習與適應能力,為升上小學做好準備。國教署表示,已委託嘉義大學辦理「113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特殊教育輔導團學前及國中小身障類中央分團工作計畫」,自113年開始積極辦理多場跨縣市合作,讓各縣市輔導團能夠彼此交流互相學習,促進特殊教育的整體發展。為了讓學科教師能和特教教師合作,確保特殊需求學生在學校內能獲得所需的支持與適性學習機會,已與嘉義縣、新竹縣、桃園市、高雄市、基隆市及花蓮縣政府合作辦理普特合作的課程調整研習,教師們藉由實務交流調整直轄市、縣市輔導團的效能與運作。國教署說明,今年3月14日、5月15日分別辦理國中小階段與學前階段南區知能研習與專業成長工作坊,聚焦於數位工具與AI輔助教案設計的應用,透過創新教學策略的交流,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知能。經由計畫的推動,除了深化特殊教育政策的落實,實現融合教育的核心目標,也能讓特殊需求學生能夠在適性的教育體系中,發揮自身潛能,邁向更好未來。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D67AA837BC3C79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D67AA837BC3C799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長期推動「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提供獎勵金引領青年運用所長,針對關心的社會議題展開志願服務行動,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為鼓勵更多青年於暑假期間從事公益服務,青年署114年於原有計畫內增加「專案型服務方案」,即日起至8月15日開放申請,服務方案時間於當年6月1日至9月30日,皆歡迎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內登記有案之學生社團(不限服務性社團)、學校、民間團體提案,一起加入青志行動。高中時期的你,課業以外的時間,在做些什麼呢?「希望工程學習輔導團隊」把志工活動當成假日放鬆休息的方式,他們利用暑假到小學辦理夏令營,透過學習輔導方案協助偏鄉學子,並到各機關、國高中、電臺節目進行志工服務的經驗分享。「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同學們一起投入志願服務,從付出過程中,看見不同的人生風景,感受服務帶來的喜悅;也從挑戰中,思考解決的問題,進而發現生命的不同驚喜。健康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北醫醫學教育啟蒙服務隊以「推廣醫學教育,培育醫學種子」為核心目標,因應不同地區及對象,量身打造合宜的服務計畫。並與當地衛生局、教育局及學校等合作,透過辦理校園、社區、離島地區的營隊,帶領對醫學有興趣的青年們,學習正確的觀念,希望透過教育提升大眾對健康與醫學的認識,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醫療相關領域。另為鼓勵學生擺脫性別偏見,舉辦女性科學家研習營,邀請女性科學家擔任導師與演講者分享自身經歷,鼓勵女學生勇敢追夢,發揮自身影響力,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強大的女性力量!「專案型服務方案」徵求學生社團、學校或民間團體,組織15至35歲之青年志工團隊至少10人,每案至少服務18小時,最高可獲得新臺幣8萬元行動獎勵金。歡迎所有參與社會服務,懷抱熱情的有志青年團隊踴躍申請。計畫等多詳情請參考青年署青年志工網站(https://www.yda.gov.tw/plan.aspx?p=1052),並可加入青年發展署臉書專頁掌握最新消息!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B3C5D7C67E68FD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B3C5D7C67E68FD5
教育部辦理「第七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暨「113年校園綠籬專案計畫」,於今(22)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聯合舉行頒獎典禮,勉勵學校師生對環境學習的重視。本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參賽組數和人數皆創新高,計有138組作品、700多名師生參賽,今日特別表揚國小組、國中組前3名、資源循環特別獎、教師耕耘獎獲獎師生,這群優秀師生以實際行動展現環境學習力,以及對在地的關懷。113年度綠籬專案計畫共計補助99校,其中15校執行成效卓著,具體營造舒適友善學習環境,特予表揚。本屆環境教育實作競賽部分,國小組第1名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國民小學,以「讓香蕉園裡農業廢棄物被創新應用」為題,創建「小學生手作廚房」,解決香蕉產量過剩問題,也成立「香蕉植株小學堂」,發揮創意並竭盡所能處理大量農業廢棄物,並應用社群平臺多元推廣,成效獲得肯定;國中組第1名嘉義市立玉山國民中學,學生為減少家鄉溫室氣體排放,透過「無車日」鼓勵學生及家長選擇步行、騎乘自行車或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等低碳運輸方式上學,減少交通碳足跡,除了不吝分享自身經驗給他校,更整合嘉義在地運輸網絡、推廣低碳旅遊,達成節約能源、環境友善、社區發展等多項效益。此外,為增進學生資源循環觀念,本屆環境教育實作競賽與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合作增設資源循環特別獎,鼓勵循環創新、生活實踐。國小組特別獎得主桃園市八德區大安國民小學,利用廢棄玻璃瓶和課桌椅,結合藝術、科技製作花器,並與社區合作擴大影響力;彰化縣芬園鄉同安國民小學將鳳梨皮發酵製成清潔劑與手工皂,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國中組特別獎得主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聚焦校園減碳,改造環境設施,提高廢水利用率,實踐能資源循環;雲林縣私立淵明國民中學打造智慧節能植栽盆解決廚餘問題,結合生物分解與科技系統有效節能,展現資源循環多元應用與創新思維。113年「校園綠籬專案計畫」榮獲第1名的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民小學,透過師生與校友共同打造多樣原生綠籬,將校園轉化為本土植物教育場域;嘉義縣立大埔國民中小學創新利用綠籬改造老舊圍牆,並積極推廣在地特色植物,展現對鄉土環境的關懷;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將綠籬計畫融入教學,引導學生研究其生態效益,以培養環境素養與社會責任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改造封閉圍牆,提升校園安全與綠化美感。今年422地球日主題為「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為主題,呼籲以具體行動回應淨零轉型挑戰。教育部將持續鼓勵學校師生發揮環境行動,以探究與實作方式,深化環境教育學習和建構永續核心素養,積極培育具韌性及行動力的淨零世代公民。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AF8795DA3D2925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AF8795DA3D29257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自103年起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美感素養與跨領域學習,藉由融合藝術與不同學科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從創作中實踐生活與美感的連結。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隨著全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日益提升,教育現場也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教學實作,引導學生以創意參與環境行動,體驗自然環境的重要性。連江縣東莒國民小學「海廢不廢:請編、請坐、請喝茶」三階段課程,靈感延伸自113年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展出的《島塑椅》作品,聚焦海洋環境與資源再利用,是發揮創意連結數學、海洋、綜合領域的課程,藉此喚起學生對海洋廢棄物議題的關注,實踐轉廢為美的永續精神。從「淨灘尋寶」開始,帶領學生實地走訪海岸,親手撿拾海廢物品,這些撿拾回來的物件如漁網、浮球、破損光碟與紙板等,經過清洗、解結、分類後,成為可再使用的創作材料。學生親身參與從蒐集、設計到製作的過程,讓學生重新定義所謂「無用之物」,打開對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新想像。「請編」是在認識海洋廢棄議題的同時,課程結合數學關於規律及圓周概念,」以編織活動為核心,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繞邊與交錯技巧;「請坐」則是帶領學生設計編織模板,並動手完成個人坐墊及杯墊作品。透過以上運用回收光碟、紙板與海廢漁線創作的過程,不僅強化了手眼協調能力與創造力,也體驗了如何翻轉「廢棄」材料,搖身一變成為實用生活物件。最後進行「請喝茶」單元,師生一起分享創作心得與環境觀察,以及如何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產生,藉由這場象徵交流與回收循環的茶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永續生活的想像與實踐。有家長看見學童的作品後回饋:「看到孩子用海廢創作的作品,亮麗繽紛,很難想像是利用海廢來完成的」。期盼透過融入美感教育的海洋環境課程,未來學童能夠持續維護馬祖島嶼的不廢環境,實踐生態永續之島的理念。教育部表示,環境議題不僅是自然科學的範疇,更是藝術領域及當前世代關注的重要核心。透過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推動,引導學生將SDGs中的目標如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等內化為行動力,讓孩子們在觀察理解家鄉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學會用雙手改變世界。更多精彩的美感教育與永續課程資訊,歡迎前往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網站(https://www.inarts.world/)查看。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E4F9D5921D3F5B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E4F9D5921D3F5B5
為提供孩子更優質的教育品質,不少教保服務機構或教保服務人員致力於學前教育課程發展,並發展在地、特色化的課程。教育部國教署將於8月辦理全國性幼教論壇,以「愛閱讀˙享共融 開創幼教新篇章」為主軸,邀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其轄內辦學優質的教保服務機構進行教學案例分享與實作活動,期能促進經驗交流外,也提供與會者實際教學策略或應用上的相關增能活動。即日起至5月16日止進行教學方案的徵選活動開跑,詳細內容公告於全國教保資訊網(https://www.ece.moe.edu.tw/ch/),或可向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洽詢。國教署表示,學前教育主要以孩子為中心,關注每位幼兒的個別需求,其中融合教育提倡學校創造包容友善的學習環境,讓特殊教育需求幼生與一般生在同個環境中共同學習與成長,給予平等的學習機會,建立孩子關懷、接納與包容的心,並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閱讀部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多元的課程,幫助孩子建立基礎的語言理解能力、培養閱讀興趣並建立閱讀習慣,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徵選方式分為「主管機關推薦」及「自由報名」兩種管道,徵求幼教現場具特色與創新的實際課程案例,歡迎教保服務人員或各教保服務機構踴躍參與,並於5月16日前完成投稿報名。國教署表示,期透過辦理徵選活動及幼教論壇,支持學前課程多元發展,並藉由現場教育工作者的經驗交流、對談與實作互動,精進課程相關知能與教保服務品質,且公開表揚、分享等方式,推廣宣導學前教育階段豐富精彩的多元課程模式,提升教保服務人員教學專業的正面形象。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D76CDDFF927F86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D76CDDFF927F860
帛琉棒球國家隊今(2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展開投打練習的第一天,國體大棒球隊陳炫琦總教練指出,為期近兩個月的訓練,帛琉棒球隊每天到國體大棒壘球場報到,上午技術訓練、中午與國體大棒球隊做投打訓練及體能訓練,透過兩國選手第一線的接觸與指導,協助帛琉球員熟能生巧。繼112年成功邀請帛琉射箭與游泳國家隊來臺移地訓練後,體育署今(114)年再度推動運動外交,委託國立體育大學辦理「帛琉棒球國家隊來臺移地訓練計畫」,協助友邦帛琉備戰即將於6月在帛琉舉行的2025太平洋迷你運動會,由教練及選手組成的25人代表隊已於4月12日抵達臺灣,展開為期近兩個月的集訓行程。體育署鄭世忠署長表示,此計畫緣起於去(113)年12月賴清德總統「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之旅,帛琉總統惠恕仁(H.E. Surangel Whipps Jr.)祝賀我國獲得2024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WBSC Premier 12)冠軍,並盼我國協助帛琉棒球代表隊備戰第12屆太平洋迷你運動會(Pacific Mini Games),賴清德總統當面承諾積極協助。後續在外交部及教育部體育署的合作之下,今年1月在帛琉簽署了兩國棒球交流合作意向書,並在4月來臺集訓。帛琉隊於14日在青埔運動公園棒球場正式展開訓練,17日回到國立體育大學進行後續課程。訓練初期著重於守備基本動作、跑壘觀念的建立以及打擊技巧的修正與強化;中期則透過實戰比賽進行檢討與修正,補強戰術細節;後期教練團將進一步調整選手狀態,強化心理素質,力求在主場賽事中奪得佳績。此次訓練計畫,體育署特別邀請三位國內優秀棒球教練,包括前中華職棒三商虎隊知名游擊手,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兼棒球隊教練林琨瀚、國立體育大學棒球隊教練林衛宣及前味全龍球員、現為職棒球評的林桀晨教練共同擔任指導工作,為帛琉選手提供專業且系統性的訓練課程,提升整體戰力。帛琉代表隊中不乏實力堅強的選手,包括兼任第四棒與王牌投手的Ray Rumong及新生代主力打者Jeter Inawo,皆是球隊仰賴的核心戰力。為提升實戰經驗,本次移訓也安排多場友誼賽,與臺灣各級學校及棒球隊交流,包括預計4月26日對戰桃園新民國中、5月3日與台灣國際棒球交流協會代表隊交手、17日對戰桃園壽山高中,其他場次亦安排中。鄭世忠署長指出,透過實地練習傳達棒球觀念及技術,希望球員回到帛琉可以做為棒球教學的種子,傳承給更多人。這也是運動部成立後「運動外交」的先導實踐計畫,更深化臺帛兩國的體育合作關係,展現臺灣在國際體育交流上的積極角色與友誼精神。未來,隨著雙邊合作持續深化,也將會有更多友邦加入運動交流行列,為我國的運動外交樹立新的里程碑。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E57729577EF913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E57729577EF913A
為落實學校午餐相關政策推動成效,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於4月21日辦理「提升學生鈣質攝取增能培訓暨交流工作坊」,邀請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學校午餐中央輔導團委員、直轄市、縣(市)政府學校午餐輔導團夥伴進行交流,透過主題演講、專題分享與業務交流方式,提供不同學習階段加強學生鈣質攝取的具體執行策略,輔導學校以午餐為主體結合健康飲食教育,精進學校午餐相關人員專業知能。國教署說明,114年已將「提升學生鈣質攝取」列為直轄市、縣(市)政府學校午餐輔導團年度重要推動目標;將透過學校午餐強化學生鈣質攝取成效,鼓勵學校設計高鈣菜單,適時供應鮮乳、高鈣豆製品、深色葉菜類等高鈣食材,並結合健康飲食教育及宣導活動,向學生、家長說明營養與健康飲食重要性,共同為學生健康把關。本次工作坊也針對學校午餐提供高鈣料理選用的當季食材、所需成本、必要製程與學生用餐回饋等內容,及各地方輔導團現行執行成果、遭遇困難進行分組交流與討論,研析具體建議與合作機會,深入探討提升學生鈣質攝取在行政與學校端所面對的各種挑戰,提供策進方案。國教署表示,學生均衡飲食,仰賴學校端及家庭端共同配合,學校午餐是培養學生健康飲食觀念與生活態度的重要途徑;期藉由中央與直轄市、縣市學校午餐輔導團攜手合作,持續精進學校午餐相關政策,將健康飲食教育理念落實於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779935906C8B9EB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779935906C8B9EB
為提升國立特殊教育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加強性別事件防治能力,教育部國教署於114年4月19至20日在臺北市福華文教會館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性別培力及性平事件防治計畫」GRSBP成果觀摩會,適逢性別平等教育日3週年,且為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21週年,此時舉辦尤顯意義。本次GRSBP觀摩會為國教署自112年委託國立臺南大學性別培力研究中心執行特教性平計畫之成果展示,此次計畫期程執行成果將性平法規新修知能納入執行,協助計畫學校法規檢視、錄製數位影音課程及法規知能講座,推動校園安全地圖分層繪製,並結合數媒科技推動校園VR教材研製,在GRSBP各面向架構下提供多元性資源。計畫學校也在本次活動中進行成果分享,如: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校分享如何以教師社群,帶動全校性平業務推動;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結合國立土庫高級商工職業學校,辦理普特融合活動;國立臺東大學附屬特殊教育學校特則規劃多元活動,讓學生體現自身權益;而國立屏東特殊教育學校則將校園安全地圖融入課程與教學等。此次觀摩會並融入《兒童權利公約》(CRC)、《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三公約,現場共有28個單位共同宣導性平精神,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性平知能與共創校園性別友善環境。本計畫並邀請具特教與性平專業師長協助編寫3本課程手冊,包含:「性平融入職業教育課程手冊」、「性平融入溝通訓練課程手冊」以及「身心障礙女性跨階段性平手冊」,於活動現場展示課程手冊架構及部分成果。國教署表示,希望透過這項活動與資源,提升特教學校間的互動,並提供教師、學生與家長性平教材與資源,讓性平知能不單落實於校園中,更延伸至家庭教育中,從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更直覺性學習,體現生活之中無處不性平的價值。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1C7C2FE5A4734D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1C7C2FE5A4734D2
為肯定大專校院特殊教育服務人員與學校的貢獻,教育部舉辦「114年度大專校院特殊教育服務表揚計畫」,自即日起至114年4月30日止接受報名。本計畫表揚對象有3類,包括「特殊教育服務久任人員」,服務年資分為10年、20年及30年,及「大專校院特殊教育服務績優人員」與「大專校院特殊教育特色學校」,誠摯歡迎全國大專校院踴躍推薦報名。為強化特殊教育相關人員榮譽感,促進經驗傳承,教育部特別安排頒獎典禮,預定於114年8月結合「大專校院資源教室新進輔導人員工作研習」舉行表揚,期望藉由表揚活動,建立新進人員投身特教實務工作的標竿,得以學習仿效,共同提升特教工作服務品質並傳承寶貴經驗。獲獎者並由教育部頒發感謝狀、獎牌或獎狀等,其中獲頒特殊教育服務績優人員獎及特色學校獎之具體事蹟,也將由教育部彙製手冊及影片。教育部表示,表揚計畫不僅是對長期致力於特教服務人員及學校的肯定,更是對於建構共融友善校園理念的實踐與推廣。教育部期盼透過這份榮耀的傳遞,匯聚更多關注特殊教育的力量,共同營造「自發、互助、共好」的教育環境。有意報名者,請備妥申請表及相關資料,經學校審核後於114年4月30日以前函報承辦學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詳參本表揚計畫,網址:https://reurl.cc/NYyM7Q或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最新消息處),教育部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1789FFB1803CDDB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1789FFB1803CDDB
為提升學生學習本土語言的興趣,教育部國教署自106學年度起辦理沉浸式教學計畫,藉由多元方式營造語言學習環境,參與學校逐年增加,至113學年度已有115校956班參與,超過23,000名學生受益。於部定或校訂課程中,以本土語言作為課室語言,並結合在地文化、古蹟、習俗等特色,以多元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日常校園環境中自然使用本土語言。新北市安坑國小楊麗雯教師以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多元的感官刺激學生學習動機,採用音樂課結合沉浸式教學的方式,在課程中帶唱歌曲,並從歌詞中提問,確認學生認知程度,再加入食物,透過品嘗豆干體驗,引發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並運用分組討論、搶答等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土語言的詞彙,更兼顧了音樂課程中旋律與節奏的知能,使學生逐漸能主動以簡短的臺灣台語與教師進行對話。臺北市石牌國中教師林連鍠則結合「小田園」課程,以本土語言作為溝通媒介,從植物的特性說起,結合實作經驗引導學生親身接觸農田,不僅從經驗中學習,亦將俗諺與生命教育與課程結合,孩子於課堂中驚訝的表示,原來長輩口中「番薯毋驚落塗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俗諺,是期勉孩子堅毅成長,更蘊含長輩對子孫的祝福與期勉。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更貼近本土文化,也讓語言學習變得更具深度與情感連結。國教署表示,為營造深化學習情境,113學年度透過高雄市深水國小、南投縣過溪國小及新北市中正國小等3所學校試辦,以建置本土語文閱讀角、全校性獎勵機制、本土語文相關表演或競賽,以及課餘時間辦理多元學習活動等方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高雄市深水國小教務主任車惠純,以建置超市的概念進行學習情境的規劃,讓學生彷彿置身在市場購物,透過學生計算:「三粒蘋果加一蕊花菜,總共140箍」,讓學生從遊戲中學習自然對話及互動,在歡笑中展開沉浸式學習。期許透過教學熱忱的點滴匯聚,拓展學子們視野,將持續提供多樣化教學資源及專業團隊輔導支持,持續增加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及對本土情感的認同!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AB4BB951BF4374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AB4BB951BF43745
為了提供中小學校長專業支持,教育部自112年委請國立政治大學辦理「教育部校長領導知能專業發展諮詢計畫」,以協助全國中小學初任及轉任校長及其行政團隊即時、專業、有效的校務治理議題諮詢、傾聽陪伴與資源提供,迄今已服務328校,服務人數(次)計4,574人,讓專業到校服務和專業發展支持網絡,成為校長治理學校時最有力的靠山與放心傾訴的途徑。此計畫起緣於106年教育部委請該校辦理之「偏鄉校長及行政支援計畫」,計畫初始專注於支持偏鄉地區的校長,隨著時間推進,於108年起,將服務範圍擴展至全國各類型的學校,包括非山非市地區及一般地區學校,為更多初任及轉任校長提供適應新環境的協助,但仍優先保障離島及偏遠地區學校參與機會。114年將提供全國116所中小學初任或轉任校長諮詢服務,諮詢團隊由百人以上的專家學者及諮輔校長組成,依專長媒合學校需求,定期實際走訪,透過面對面的交流,他們不僅分享寶貴經驗,提供校務治理上的建議,幫助校長及其行政團隊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提升學校的治理效能。尤其對偏遠地區學校,諮詢團隊提供的客製化的專業支持服務,更發揮關鍵支持作用。例如,花蓮縣光復鄉光復國民小學是一所位於原住民族地區的百年老校,現任的黃彤芳校長,在轉任該校時即面臨百年校慶籌備工作。諮詢團隊不畏路途遙遠,多次前往提供建議,像是將校慶視為激發教師動力的契機,邀請師生、部落耆老及校友共同參與。在團隊的支持與指導下,該校成功舉辦一系列百年校慶相關活動,動靜態活動兼具,其中老照片回顧展及村校聯合運動會引起熱烈迴響,獲得媒體廣泛報導。該校成功將百年校慶的壓力轉化為凝聚社區共識、展現學校特色的絕佳機會。現為離島地區金門縣金城鎮古城國民小學的薛奕龍校長,回想起110年初任金門縣烈嶼鄉上岐國民小學校長時,首次面臨角色轉換的挑戰,從處室主任轉變為一校之長,諮詢委員在其思維轉換上提供了專業指導。諮詢過程中,委員分享如何建立公共關係、如何讓有動力教師發揮所長、如何面對偏鄉教師流動問題等寶貴經驗。此外,委員也協助學校籌組校務評鑑小組並進行分工,指導行政檔案管理,以建立有效能的團隊,協助偏鄉離島學校將行政挑戰轉化為提升團隊專業的機會。而宜蘭縣立壯圍國民中學的蔡玉蓉校長則是希望能突破校務發展,激勵校內團隊。諮詢團隊發現該校擁有優異的柔道團隊卻缺乏展現才能的舞臺,積極協助學校引進校外資源,促成與日本名古屋大成高中的交流。學生們自發籌措旅費,於113年8月成功赴日移地訓練。令人振奮的是,大成高中於114年3月13日與壯圍國中正式簽訂以柔道培訓為主的姊妹校協議,成為大成高中全球唯一的姊妹校,並為壯圍國中學生保留直升名額進行重點培養。透過本計畫協助,壯圍國中成功將學校特色轉化為國際交流的突破點,為學校帶來長期發展契機。本計畫自106年啟動以來,已服務超過1,000所學校,得到許多校長的好評回饋。未來,將繼續精進服務品質,協助更多學校解決各種行政挑戰,並為校長們提供一個值得信賴的專業支持網絡。教育部也將持續落實對基層教育的承諾,幫助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創建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BAB869B1EED5C81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BAB869B1EED5C81
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下稱全中運)今(19)日下午於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少棒主球場舉行開幕典禮,賴清德總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體育署鄭世忠署長及臺南市黃偉哲市長親臨會場,歡迎來自全國1萬8,000多名參賽選手、教練及隊職員共襄盛舉。賴清德總統感謝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提供優質服務,並期許選手們全力以赴、享受比賽、爭取榮耀及追求卓越,也歡迎民眾踴躍進場,用最熱情的掌聲,為參賽選手喝采。鄭英耀部長表示,過去幾年我國在國際體壇上大放異彩,除2022年在杭州亞洲運動會奪下19金20銀28銅,也於2024巴黎奧運斬獲2金5銅,顯現我國運動健將不僅在亞洲賽場上表現亮眼,放眼國際賽場。世界棒球12強賽創造歷史勇奪冠軍,不僅驚豔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也振奮國人信心,並為我國寫下歷史新頁。全中運是我國運動好手的搖籃,鄭英耀部長藉此勉勵年輕學子在全中運賽場上努力展現訓練成果,作為未來邁向國際體壇的重要養分。此外,鄭英耀部長也期盼學生透過比賽認識同儕,更要尊重自己、對手、教練、學校與運動本身,且透過賽會汲取努力不懈及公平競爭的運動家精神,並從中感受運動賽場上熱血沸騰的魅力,為學生生涯增添難忘回憶,祝福運動員將本次賽會作為「榮耀的起點」,追逐更高的運動殿堂。114年全中運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偉哲市長表示,全中運不僅是選手們嶄露頭角的榮耀起點,更是選手們運動精神的追求和團隊合作的體現,誠摯邀請參賽選手、教練及隊職員於賽會期間走訪臺南,感受古都文化底蘊。114年全中運開幕典禮藉由寶島歌王文夏老師的歌曲,串起臺南今昔的音樂創作,並搭配臺南古城百年風貌流轉影像,呈現「臺灣的起點‧榮耀的起點」,表演節目由四個章節組成,分別是《榮耀臺灣‧閃耀全世界》、《感動世界‧夢想的搖籃》、《作伙喊聲‧世界都看見》、《榮耀新星‧此刻及永恆》,透過體育結合磅礡樂音及視覺影像,為現場觀眾帶來高潮迭起的視覺聽覺饗宴。本屆開幕典禮運動員宣誓代表由113年全中運國女競走項目摘下金牌並破大會紀錄的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郭思岑擔任;而教練宣誓代表為臺南市立新化國民中學田徑專任運動教練胡文瑜教練,胡教練在其中學生涯亦是全中運高男組100公尺、200公尺大會紀錄保持者(民國82年至96年),也是廣島亞運、福岡世大運、釜山東亞運國家代表隊選手之一,此外,裁判宣誓代表陳惠娟裁判長,除了是國際桌球總會裁判身份外,更是中華民國桌球協會以及臺南市桌球委員會要角,把關本次全中運桌球競賽。綜合性運動賽會最令人關注的聖火引燃,持炬代表由臺南市田徑選手馬加樂以及桌球選手郭冠宏擔綱,馬加樂選手以鐵餅及鉛球項目著稱,在113全中運以國女鐵餅42.24公尺拿下第1名並破大會紀錄,更在今年2月的全國春季盃田徑公開賽中拿下國女鐵餅及鉛球雙料冠軍,郭冠宏為入選我國桌球國手資格最年輕選手,除了在國內全中運中拿下桌球國男單打金牌外,更是征戰WTT各國挑戰賽,成績出眾。本次開幕典禮搭配歡樂派對為主軸,由CUTIE STREET、盧廣仲、玖壹壹ft.臺南高校聯合熱舞社、幻藍小熊ft.臺南OA舞團拉開序幕,並於典禮結束後燃放閃耀煙火且結合即將成真火舞團演出,再由SUPER JUNIOR厲旭壓軸演出,讓參賽選手和民眾都能有個愉快且深刻的回憶,也再次邀請民眾於賽會期間至各競賽場地觀看比賽,為臺灣體壇未來的新星給予行動上的支持與鼓勵,如欲掌握更多訊息可至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官網查詢 (https://sport114.tainan.gov.tw/Module/Home/Index.php)。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3C3D39C6179EA5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3C3D39C6179EA5E
為加強各級學校對性別平等教育的關注與實踐,今(19)日舉辦「114年性別平等教育日策展《元宇宙下的性別光影展—穿越虛實之境、返家啟程》」開幕式活動,自114年4月19日至5月11日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7樓西側特展室開展,邀請各界共襄盛舉,一起穿梭在光影之間探索無所不在的性別。臺灣在性別平等的道路上,走過了漫長而堅定的歷程,在93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20多年來《性別平等教育法》歷經了5次修訂,持續因應教學現場所需法規臻於完善,並致力將性別平等教育觀念落實到學校教育中。教育部自112年起訂定每年4月20日為性別平等教育日,以期透過課程與活動等教育連結,建立教職員工生性別意識,深化性別平等教育在校園之實踐。本次展覽以「性別與家庭」為核心,並延伸至「性別與科學」、「性別與運動」以及「性別與藝術」等面向,結合性別議題與光影沉浸式體驗,透過科技與互動設計,帶領觀展者深入探索性別的多元面向,打開性別之眼、拓展性別視界。「性別與家庭」展區,藉由探討家庭中的性別組成、照顧者角色、家務分工、家庭規則、性別認同和性別平權等議題,讓大眾一起反思「家庭」的意義,展區設有DIY彩繪活動,讓觀展者從做中學習。「性別與科學」展區介紹「癌症研究之母」彭汪嘉康、推動臺灣結晶化學發展的王瑜教授、數學女超人李瑩英等多位女性科學家創下非凡貢獻,改變世界的未來;「性別與運動」展區特別展示飛躍的羚羊紀政女士、臺灣首位角逐田徑奧運林月雲女士、三鐵皇后吳錦雲等多位女性運動員傑出成績,體現臺灣體育多元化和女性力量的蓬勃發展。「性別與藝術」展區則播放多部國內外得獎性別平權電影,每部影片都以真摯的視角,講述不同生命的勇敢故事,突破傳統刻板印象,展示不同生命經歷。無論是探討人權、疾病去汙名,或是呈現家庭中的愛與挑戰,這些影片都能引發深刻的反思與共鳴。這不僅僅是一場觀影體驗,更是心靈的觸動,跨越界限、擁抱多元的旅程。在展覽期間,將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民眾策劃一系列精彩的週末主題活動,邀請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吳惠玲律師、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湘銘老師、變裝皇后鄧百百、台灣展翅協會等擔任周末活動帶領者,從身體界線繪本導讀、Ballroom文化介紹、尊重多元性別的重要性、以擺脫性別框架的奇幻魔術以及數位性暴力防治繪本互動導讀等多元豐富的視角,讓參與者以有趣的方式認識性別議題。相關活動介紹及報名資訊請參考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s://reurl.cc/A6EM4p。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4B446601435E97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4B446601435E977
為應對數位學習環境及遠距教學發展需求,教育部國教署積極推動「高級中等學校跨校遠距教學課程計畫」,透過跨縣市的合作與資源共享,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學習機會,並提升教師實施遠距教學的能力,促進校際間更多合作與交流機會。以國立竹科實驗高中與國立北門高中為例,2校在113學年度第1學期聯合開設「智慧科技應用」課程,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及Python程式設計等內容,學生透過Google Classroom、Zuvio等數位學習平臺,進行線上課程學習,並結合Tinkercad進行電路模擬。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如何運用科技解決問題,老師也成立團隊小組定期召開線上會議,進行教學經驗分享與資源交流。高雄市立三民高中、永仁高中、竹崎高中、萬芳高中、中崙高中、海星高中、內湖高中、永春高中及苗栗高中9校,聯合開設「半導體科技與應用」課程,課程透過Canva製作教學簡報,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並運用Padlet建立討論板,促進學生跨校交流。此外,學生也參與線上海報展,展示學習成果,提升實作能力。該課程亦安排參訪日月光體驗中心及成功大學半導體中心,讓學生深入了解半導體產業發展。根據課程問卷調查,78.1%的學生認為課程對半導體原理的學習幫助極大,68.8%的學生表示課程提升了對半導體產業的興趣。另新北市立樹林高中與板橋高中合作開設「科學中的社會議題」課程,課程設計圍繞「電車議題」與「友誼」等主題,透過提問、觀察、價值判斷等,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與哲學思辨能力。教師團隊透過共備會議協作課程規劃,並舉辦公開觀議課提升教學品質。學生分享課程提升了學習興趣與思辨能力,並促進跨校學生的互動交流。國教署表示,期望更多學校參與此計畫,透過跨校遠距教學,促進課程資源共享,提升教師在遠距教學方面的能力,實現縮短城鄉教育差距,開拓更多學校間的合作與交流。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7831221DA947266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7831221DA947266
教育部國教署4月18日舉行「114年度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暨實務運作教育訓練」,邀請國內具備資深輔導經驗且熟悉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作業的講師,幫助輔導教師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業務承辦人清楚轉銜輔導服務的概念及轉銜輔導服務通報系統的實務操作。國教署說明,學生在不同教育階段,因各種因素接受輔導服務,為使受輔導服務的學生在教育階段轉換過程中所需的輔導服務不中斷,並幫助每個教育階段的學校輔導教師能夠儘速瞭解由他校轉銜通報的學生狀態,利於預先在校園內做介入性輔導服務的準備,自107年起,每年均由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輔導業務資源中心計畫的委辦學校,辦理1場次以上的「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暨實務運作教育訓練」。國教署說明,透過此研習可讓未曾使用或不熟悉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的輔導教師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承辦人,能夠順利操作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且能夠將轉銜輔導服務的概念及系統操作方式,帶回學校分享給未參加此研習的輔導教師,提升全體輔導教師對於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的操作能力。國教署表示藉由此研習強化各教育階段學校積極追蹤學生受輔狀況,並確定學生後續就讀學校已有專業輔導人員接續服務,達到輔導服務無縫銜接之成效。 國教署表示,透過研習可以讓更多輔導教師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業務承辦人深入了解轉銜輔導的重要性,並強化學校與家長、社會資源的合作,確保學生在各教育階段的轉換過程中獲得適切的支持與指導。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F211D26D1F2CDCD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F211D26D1F2CDCD
登入系統
功能選單
系統公告
2023/1/6 中文打字及靜思語打字練習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提供「有注音」的範文供年級比較低的小朋友練習,即使沒學過的字,小朋友看著注音應該也能順利打出來了,歡迎試用。如果教科書業者能授權提供國語課本整課的範文,小朋友練習打字時就更方便了,希望有人能促成這件事啊!
2022年公視新聞RSS服務改版,不提供完整新聞內容,只提供簡單摘要,本站的公視新聞打字服務無法取得完整新聞內容,只能暫時停用,改為提供教育部即時新聞。
本站自2021/3/18改版以來,至2021/7/31已超過24萬筆測驗紀錄,未來測驗紀錄增加速度勢必還會再加快,為提升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伺服器查詢及統計負荷,也貼近學校教學現況,每年8月1日新的學年度起,會將打字練習紀錄轉移至新學年度的資料表存放(舊有的紀錄並未刪除),期盼打字高手們繼續練習,挑戰自己,再創佳績。
8/1移轉之後,所有查詢頁面只能查到該學年度(每年8/1至隔年7/31)的測驗紀錄和統計情形,如非必要,跨年度的資料不再提供查詢,以節省系統資源。如果有老師要用本站的測驗紀錄做為學生成績參考,也請於7/31前完成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