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部新聞練打字
教育部體育署為維護溯溪活動安全及保障消費者權益,配合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政策,已於今(114)年2月10日函請各地方政府輔導轄內從事溯溪活動經營者及相關人員,應確實依「辦理溯溪活動應注意事項」相關規範辦理,並擬定114年度查核計畫進行查核及輔導。溯溪活動又稱溯行,是一項沿河川、溪谷等水域及鄰近區域溯行,或視地形需要而進行部分技術性攀登或垂降的複合性活動,在活動中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及鬼斧神工的地貌,不僅可以欣賞臺灣溪谷優美的景觀,也可以享受到溪水的清涼,因此吸引眾多戶外活動愛好者參與及體驗,成為民眾夏日消暑的熱門活動。但溯溪活動可能因環境、天候判讀、裝備器材、水域地形熟悉度等因素或一時的疏忽,因而造成意外或憾事。體育署每年請地方政府查核並輔導轄內從事溯溪活動的經營者,於活動前檢具實施計畫報活動所在地方主管機關備查,並應配置足額溯溪嚮導或安全人員、穿戴符合安全標準之配備、訂定完整緊急應變措施及投保足額公共意外責任險,讓大家可以安全享受溯溪的樂趣。體育署呼籲民眾參與溯溪活動前,應做以下檢視,以保障自身參與活動的安全,首先,應應慎選合法的溯溪業者,檢視業者是否合法登記立案,簽訂相關契約時應注意是否提供保險、安排足額溯溪嚮導或安全人員隨行,必要時可請業者出示經地方政府備查活動之相關文件。接著在出發進行溯溪活動時,確認氣象報告,業者準備之溯溪裝備是否齊全,包括頭盔、溯溪鞋及救生衣,並請在下水前確實穿戴裝備、牢記安全動作及基礎技巧,做好水域確認及安全防護;活動進行中,不宜落單或單獨行走,請隨時注意身體情況及水流、土石及天候等環境狀況,遇有河川、溪谷上游開始烏雲密佈、溪水混濁、聽到落雷聲或開始降下驟雨時,應聽從溯溪嚮導指示停止活動,並即刻撤離至安全區域,防止憾事發生。此外,除主辦單位為參與者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外,民眾也可考量需求投保人身險,以保障自身權益。另外,為維護自然環境生態及水資源,民眾參與溯溪活動時應自我要求,勿在溯溪活動中丟棄物品、垃圾或廚餘等,為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體育署表示,運動部將在今年9月掛牌成立,推動運動政策邁向嶄新紀元,以運動壯大臺灣,打造一個運動平權、社會包容及永續發展的運動國家,達成運動全民化、產業化、國際化之目標。讓人人都動起來,將運動帶入社區、帶進生活,培養國人運動愛好、提升規律運動習慣;並持續成為競技運動的堅實後盾,為選手打造最好的競爭條件;藉由擴大運動參與人口及消費,提升運動經濟,推動運動產業發展;亦透過舉辦臺灣品牌國際賽事、培育國際專業人才、建立運動外交網絡,強化國際參與及影響力,以運動助攻外交壯大臺灣。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DC495ACEEBD98C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DC495ACEEBD98C3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5月15日公告放榜結果,學生可於當日上午11時起至各招生學校網站查詢錄取結果;另有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附屬基隆海事高中、國立基隆商工、國立埔里高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附中、國立後壁高中、國立新營高工及國立馬公高中等7校,將於辦理撕榜作業後,公告錄取結果。教育部提醒錄取學生,報到前可利用學校網站招生宣導專區查詢,並於6月16日依簡章規定時間完成報到手續,以確保個人權益。114學年度辦理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高級中等學校,單點型學校有64校,區域型計有基隆區、南投一區、南投二區、嘉義區、臺南四區、高市六區、屏東區、臺東區、花蓮區、連江區及澎湖區等11區域66校,總計130所公、私立學校參與,其入學方式包含單一學校單一科別志願及單一學校多群多科志願。報名學生總計有8117人,錄取人數計有7588人,總錄取率為93.48%。教育部說明,為實現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就近入學」目標,114學年度擴大辦理高級中等學校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在歷年(106-113學年度)辦理學校基礎下,邀請多所私立學校以單點方式辦理完全免試入學。後續將視114學年度各單點及區域學校辦理情形,逐步擴大辦理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並穩健政策目標。本入學管道登記報名人數未達招生人數時,全部錄取,如報名人數大於各校核定招收完全免試入學人數者,則參考各就學區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超額比序項目及順序,經適當比序後錄取;如比序後仍有同分者,則以增額錄取核定招生名額5%為原則。如有招生缺額,可流用至現行就學區免試入學招生名額。教育部表示,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管道不採計國中教育會考成績,但採用條件式發放入學獎學金制度,因此,完全免試入學學生仍應參加國中教育會考,透過國中教育會考之學力檢定機制,確知學力狀況。期望藉由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方式,減輕國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同時深化區域內高中及國中的縱向課程連結,結合所在社區資源強化辦學特色及績效,引導國中生就近入學。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6A08D98BA44EA5F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6A08D98BA44EA5F
為提升全國大專校院境外學生輔導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輔導品質,教育部於本(114)年4月及5月間分別於臺北與臺南各舉辦2場次(分一般及進階課程)的境外學生輔導人員服務素養培訓研習會,4場次共吸引來自各大專校院272位輔導人員踴躍參與。本年研習會課程內容豐富,除宣導境外學生相關法規及措施外,亦安排實務案例分享,並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境外學生來臺就學所面臨的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提升輔導人員專業知能。一般課程部分,首先由境外生輔導優良學校分享如何建構校內分工機制、整合國際化資源及進行跨單位協作,以強化對境外學生的行政支持服務。另因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邀請專家介紹AI工具於輔導工作的實際應用,協助輔導人員善用科技提升工作效率與互動品質。此外,教育部針對大專校院招收外國學生重要規定與實務案例進行說明,並邀請勞動部、內政部移民署、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等單位,詳細解析境外學生工作許可、健保與居留相關規定與申辦流程。幫助新進人員熟悉行政流程,本次亦邀請資深輔導人員分享協助學生辦理各類證件的實務經驗,強化實務操作能力。進階課程則聚焦於提升跨文化理解與敏感度。課程內容涵蓋伊斯蘭文化與生活實務,協助輔導人員深入了解穆斯林學生的需求與挑戰;另透過實務經驗分享,探討校園如何提供穆斯林學生友善支持措施。此外,也從跨文化觀點切入性別角色議題,提升輔導人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性別平等意識。課程最後安排境外學生輔導常見議題分享,透過績優輔導人員的經驗交流,協助與會人員掌握應對策略,強化專業實務能力。研習會也安排綜合座談,邀請教育部、僑務委員會、勞動部、內政部移民署、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共6個機關單位共襄盛舉,現場回應學校實務問題,協助釐清輔導工作中常見疑問,以期全面提升境外學生輔導服務品質。教育部每年持續辦理境外學生輔導人員服務素養培訓研習會,透過多元課程設計與實務交流,強化輔導人員的行政效能與專業知能,並辦理大專校院境外學生輔導工作績優學校、績優人員與資深人員甄選,以激勵工作士氣,共同營造境外學生在臺就學的友善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51E9355F7A80BA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51E9355F7A80BA5
為發展大專校院全民國防教育的學術研究風氣,教育部於5月15日假國立政治大學辦理「2025全民國防教育暨防衛動員學術研討會」,由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代表致詞,邀請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師資及對全民國防教育有興趣者共同參與,提供全民國防教育師資更多元的教學知能及成效,讓學生認識全民國防、支持全民國防!教育部自112學年度起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成立「教育部大專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持續推動高等教育階段全民國防教育,協助大專校院與全民國防教育師資的媒合,穩定各校開課量能及提升高等教育階段全民國防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及教學品質。同時也藉由推展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究,促進大專校院全民國防教育發展與學術量能。本次研討會以全民國防教育五大領域為主軸,與國防部合作進行「防衛動員」、「國防政策」、「國際情勢」共計3場次學術論文發表及教學經驗分享,學術論文涵括從國際戰爭及國防科技議題思考我國國家安全的政策與防衛韌性提升等的研究;另分享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包括國際情勢、國防政策、國防科技及全民國防等,皆獲得參與者熱烈回響。本次研討會同時邀請國內全民國防教育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評論,深入探討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性,並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教育部及大專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持續辦理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及師資增能研習、推廣素養導向及議題融入教材研發等事項,為各級學校提供更多教學資源。依全民國防教育法,落實全民國防學校教育,增進學生的國防知識及防衛國家意識,確保國家安全。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動,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期盼與各界一起「為全民做國防教育,用教育做全民國防」!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D27EF3A20141ED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D27EF3A20141ED3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今(15)日於院會聽取「運動部籌備進度及視覺設計」報告,教育部報告運動部各項籌備進度,以運動壯大臺灣為願景,用全新的概念推出:1新造、2翻轉、3推進的運動政策,透過1部1署3中心的組織架構,辦理全國運動事務,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強化選手培育及權益保障、全民運動產業化發展運動經濟、推展臺灣品牌國際賽事加強運動外交。1新造為組織新造,是指「運動部」為全新打造的部會,且採「運動(SPORTS)」命名,展現嶄新視野接軌國際,推動我國運動政策;多元用人,包含一級業務單位主管及署長雙軌制、多元職系任用及進用具運動及產業專長之聘用人員。2翻轉是2項思維翻轉的政策,要轉換國民的思維,重視全民運動,以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擴大運動人口,並引導體育班轉型朝向社團化及社區化發展。3推進是3項全新推進的政策,推動特定體育團體改革2.0、全民運動產業化及加強推動運動外交,以達成運動壯大臺灣的願景。運動部及全民運動署的辦公廳舍選址,以國家發展委員會「均衡臺灣」理念,並考量中央部會與行政院及立法院行政聯繫之即時性與便利性,1部、1署及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設置於北部,將現有體育大樓及租用中繼辦公室結合使用,南部以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及國家運動科學中心為推動基地,未來將持續尋求可容納運動部及全民運動署辦公場所設址,共同推動全國運動事務。運動部視覺設計由獲得第六屆「總統創新獎」個人獎殊榮的劉耕名與他的團隊Bito甲蟲創意有限公司所設計,發想於2024年棒球12強賽中,臺灣隊隊長陳傑憲在擊出全壘打後,比出胸口一個象徵臺灣的框,呈現Team Taiwan的精神,用全民熟悉的手勢轉化視覺設計的起點,利用負空間的設計手法將外輪廓與負空間中呈現「S」,具有Ministry of Sports的意象,亦有TT—Team Taiwan的意涵,搭配色彩結合聖火橘(象徵堅持與榮耀)及動能黃(象徵熱力與速度),傳達運動場上的拼搏與前進,營造出運動部明亮且具有行動感的品牌印象,設計成為代表全新運動部的部徽。國民體育法第6條明定每年9月9日為國民體育日,為我國體育運動重要節日,法規明定各級政府於當日加強全民健身宣傳,與成立運動部及全民運動署理念相符,歷經1年的籌備、研議及規劃,融合各方建議,集結國人期待,成立運動部及運動部全民運動署,將於9月9日國民體育日揭開運動新篇章。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9A7D4890722374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9A7D48907223742
響應聯合國宣布從1994年起,訂定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教育部今(15)日上午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暨短影音徵選活動頒獎典禮」,現場播放「幸福的時刻」宣導影片,同步揭曉短影音徵選成果,並邀請獲獎民眾出席受獎。教育部指出,今年515國家庭日以「有愛同行,幸福成形」為主題,辦理「短影音徵選」活動,透過民眾拿起手機、相機、用鏡頭捕捉及紀錄最真實、最動人的幸福畫面,傳達出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藏在每一段用心經營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次徵選活動分為「社會人士組(含大專院校)」與「國高中組」兩大組別,從北中南東校園、社會各界齊聚一堂,共同角逐大獎,燃起一場以愛為名的創意盛宴。在本次優秀作品中,社會人士組(含大專院校)首獎-《意外奇蹟》,作品具有質感,結合RAP詼諧展現政府育兒補助政策,令人會心一笑,具記憶點;貳獎-《人生的甜酸苦辣》,故事溫馨且自然融入了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教育部家庭教育、國家育兒津貼等福利政策,表現亮眼;參獎-《我們的幸福時刻》,巧妙結合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對家庭的幫助,且動畫技巧流暢成熟,風格溫馨生動。國高中組首獎-《無聲的愛》,不僅帶出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更藉由女主角與聽障伴侶的互動展現有愛無礙,切入角度獨特;貳獎-《我有兩個爸爸》,探討了多元家庭議題,更呈現出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的相關學習資源,劇情具備觀賞性;參獎-《懂我,好嗎?》強調陪伴孩子成長與關懷傾聽的重要,內容溫馨有帶入感,並流暢結合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內容。教育部也期盼透過國際家庭日的活動,喚起民眾對人際互動中共同創造的欣慰、心動及珍貴的幸福時刻,並攜手北、中、南、東四大區域的家庭教育中心,帶來豐富的影音創作知識,讓更多民眾掌握影像說故事的力量,從一支影片、一個擁抱、一句陪伴的話語開始,教育部未來將以行動持續陪伴民眾,讓幸福在臺灣每一個家庭中,深深扎根、閃閃發光!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C29AE42940D20A4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C29AE42940D20A4
「第七屆APEC教育部長會議」於114年5月13日至15日於韓國濟州舉行,教育部林伯樵主任秘書偕同高教司廖高賢司長、國際司李毓娟司長及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專案辦公室郭伯臣執行秘書等與會,與APEC經濟體教育主管機關高層代表交流,並分享我國優質數位教育成果。APEC教育部長會議(APEC Education Ministerial Meeting, AEMM)旨在邀集各APEC經濟體高層教育官員就共同關切的教育議題與未來教育發展方向進行廣泛討論。首屆會議於民國81年在美國華府舉行,第六屆會議於105年在秘魯利馬舉行。本屆為時隔9年再次辦理APEC教育部長會議,會議由主辦經濟體韓國代理總統兼社會副總理暨教育部長李周浩(Lee Ju-ho)開幕致詞,並由韓國教育部次長吳碩煥(Oh Seok-hwan)主持。本屆APEC教育部長會議主題為「於數位轉型時代縮小教育落差並促進永續成長:創新、連結、繁榮」,各經濟體代表於會中就「AI數位轉型與個人化教育創新」、「教育合作與擴大學習機會」及「強化優質教育與永續經濟成長」等議題進行討論,本部林伯樵主任秘書等與會代表於會中分享我國中小學數位教育政策及「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計畫,並積極參與會議討論、與各經濟體代表交換意見,分享我國推動數位教育經驗,拓展與各APEC經濟體交流契機。各APEC經濟體代表於會後共同通過「第七屆APEC教育部長會議聯合聲明」,強調教育於數位轉型及永續成長中的關鍵角色,支持將AI與數位科技應用於教學以促進個人化學習與教育平等。另建議加強教師數位能力、推動技職教育與終身學習,並透過多邊合作縮小教育落差,實現亞太區域共榮發展。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935505C87AD9A86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935505C87AD9A86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將於5月17、18日舉行,全國17萬餘考生分別在18個考區、232個考場應試。為讓考生安心,5月16日下午3時至5時開放看考場。為維護試場環境品質,查看時不得進入試場。全國試務會提醒,為避免違反試場規則而影響考試結果,考生應於考前熟悉簡章相關規定,考試時遵守試場規則。例如:數學科不得攜帶量角器或附量角器功能的文具;直尺或三角板僅能標有量測用刻度及數字(廠牌標誌除外),惟數字不可有根號。請考生特別注意,以免違規。另外,下列違規處理規定,屬歷年違規事項大宗,請考生特別注意:故意損壞試題本,或於答案卡(卷)上挖補、汙損、折疊者,無論是五科或寫作測驗,均不予計列等級或級分。於考試說明時段內,提前翻開試題本,或提前書寫、畫記、作答,或於考試結束鐘聲響起後仍逾時作答,經監試委員制止一次後停止者,五科記該科違規2點,寫作測驗扣一級分。於考試期間,隨身放置非應試用品(含妨害考試公平之用品,或具有傳輸、通訊、錄影、照相、計算功能或發出聲響之用品),無論是否使用或發出聲響,五科記該科違規2點,寫作測驗扣一級分。教育部特別呼籲,5月17、18日考試期間,請各界避免在考場附近集會、遊行、施工、舉行民俗慶典或體育競賽等活動。倘無法避免,請勿使用麥克風、廣播、擴音器等器材,並降低音量,同時也應維護交通順暢,讓考生順利考試。全國試務會再次提醒所有考生,注意考場位置及交通狀況,儘早出門,並避開周遭活動路線,以免交通壅塞而延誤抵達考場時間。114年國中教育會考相關資訊,請至國中教育會考網站(https://cap.rcpet.edu.tw)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525638E5DAE648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525638E5DAE6482
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辦的「2025臺灣品牌國際賽研習營系列國際論壇」第2場次於今(14)日在西門紅樓登場,本次論壇邀請來自日本、芬蘭、菲律賓、越南等地的官方及運動相關團體代表來臺,進行深度對談與經驗分享,並安排參與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開幕及相關活動,展現我國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實力,藉機行銷臺灣,以期讓臺灣品牌的國際賽事持續在國際間發光發熱。體育署以「城市品牌 × 運動科技」為年度主題,今年預計辦理5場論壇,本次為第2場次,專題演講部分特別邀請到日本東京都體育推進部代表長野章子女士分享東京都的國際賽事籌辦策略;以及國際賽會活動主辦單位協會 (IAEH)會長兼芬蘭坦佩雷市大型活動事務主任Perttu Pesa分享芬蘭大型活動籌辦經驗;為契合年度主題,特別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易志偉教授,分享其結合羽球賽事與科技應用的創新實踐,從賽事數據分析、觀賽體驗升級到智慧轉播技術,展示運動科技如何驅動賽事品牌升級與跨域融合。另安排國內外賽事主辦單位進行交流座談,透過多元形式的深度對話,探討運動科技的實務應用、市場策略與品牌經營,第一場由我國屏東滿州佳樂水ASC亞洲衝浪聯盟巡迴賽執行單位、菲律賓運動觀光聯盟、越南胡志明市文化與體育局、日本埼玉體育局委員會等,一同探討如何將體育賽事發揚光大,擴大成代表城市的品牌;第二場由國際少年運動會(ICG)組織成員分享韓國大邱兩度成功舉辦國際少年運動會的寶貴經驗,提供第一手觀點與實務建議,為將於2026年花蓮縣舉辦的國際少年運動會提供借鏡。體育署表示,辦理國際論壇透過引進全球創新觀點與在地實務結合,期待為臺灣賽事注入新思維,打造具備城市特色與全球競爭力的品牌賽事。運動部預計於今年8月正式掛牌成立,未來將以更完整的體系支持我國賽事主辦單位,積極推廣與形塑城市代表性賽事,導入運動創新科技並協助賽事接軌國際主流價值,強化賽事品牌,以期藉由臺灣品牌國際賽事,讓世界看見台灣。2025臺灣品牌國際賽研習營/系列國際論壇年度相關活動,全程配置中英雙語即時口譯,今年尚有3場國際論壇,預計於7月25日、8月20日及11月21日登場,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https://forms.gle/zaaEPvVtLqf81cmR8),相關活動資訊可至體育署官網「優化國際體育交流專區」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FA555388715F2AC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FA555388715F2AC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為了增加青年實際參與地方事務,114年「青聚點」地方創生人才培育計畫擴大錄取40組深耕在地的青聚點作為領路人,提供200餘個蹲點實作機會,規劃至少20天的實地探索,帶領懷抱熱情的青年從認識社區開始,逐步發掘在地需求、進而構思解決方案並親自執行專案,體驗從想法到實踐完整歷程。歡迎18-35歲青年把握機會,詳請可見計畫網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Intern)。蹲點實作最大的特色在於透過青聚點的陪伴與引領,更注重青年與在地團隊「共創共學」的過程。這是一套由淺入深的培育機制,讓青年在有經驗的前輩引領之下,安心踏出第一步。每個青聚點提供至少5個名額,實作內容涵蓋文化傳承、社區營造、地方產業、數位創新等多元領域,讓不同專長的青年找到發揮所長的舞台。完成蹲點實作培訓的青年,將參加Dream Idea 績優點子競賽,獲獎者可獲得1萬元的獎品券。去(113)年穀笠合作社的實作生高嘉豪,提出Dream Idea「記憶是一條溪」計畫,結合走溪工作坊、水文化地圖製作與流域生命史書寫,連結耆老知識與青年行動,使銅門部落清水溪的文化記憶得以跨世代串聯。這項深具文化傳承意義的提案,結束蹲點後由穀笠合作社持續陪伴輔導嘉豪進行部落的盤點工作,於今(114)年也獲得「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Actor組的支持。青年署正因為看見這類創新提案與青聚點陪跑,展現出投入地方事務的潛力,首度推出 Dream Idea 實踐機制,後續願意將點子化為實際行動的青年,將擁有實作輔導與行動金2萬元,提供完整的地方參與陪跑機制,後續還可銜接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Actor組提案。青年發展署將於5月16日(週五)、5月21日(週三)及5月22日(週四)舉辦蹲點實作線上說明會,邀請青聚點分享今年度蹲點主題與亮點,及過去曾參與蹲點實作的青年們分享經驗與收穫。有興趣的青年請把握機會,報名參加(https://forms.gle/sxXyH9JKYwJDsDS98)。期待與你一起為地方注入創新活力!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85A77DCA8570DFD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85A77DCA8570DFD
去(113)年世界棒球12強賽事我國勇奪冠軍,兆豐銀行延續奪冠熱潮,將體育向下扎根,於去(113)年12月宣布與中華迷你棒球協會合作,將於未來2年捐贈迷你棒球球具給全臺1,300所小學,而昨(13)日即在臺北市立忠孝國小,舉辦「夢寐以球 豐盛童年」捐贈活動,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兆豐銀行董瑞斌董事長、中華迷你棒球協會張哲欽理事長、立法委員陳瑩及莊瑞雄等貴賓出席。鄭英耀部長表示,教育的根本,不只是書本知識的傳授,體育亦是孩童身心發展重要一環,期透過體育運動,除促進孩童身心健康,亦可學習紀律、合作與永不放棄的精神。他感謝兆豐銀行長期關心基層教育並致力發展我國體育運動,對兆豐銀行本次捐贈計畫給予肯定。另外,鄭英耀部長感謝在第一線辛苦耕耘的老師、教練及家長,因為有他們的付出及支持,孩子們的夢想才能發芽、成長,最後,呼籲更多企業能踴躍支持響應,共同打造國內體育運動發展良好環境。教育部體育署指出,政府除在政策上積極推動引進民間資源投入體育運動發展,亦設有「體育運動贊助媒合平臺」,提供有需求之運動員、運動團隊公開露出之管道,增加其需求曝光機會,提升外界能見度,期擴大媒合民間資源挹注,提升基層資源,讓更多孩子投入運動場,未來有機會在運動舞台上發光發熱,而此次捐贈活動不僅是資源的傳遞,更是社會正能量的匯聚,期許藉由多元合作模式,為孩童打造健康、快樂成長的學習環境,並在運動中找到自信與夢想。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82E1B29875C3B1F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82E1B29875C3B1F
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兒童及少年網路使用頻率與依賴程度持續攀升。根據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調查,113年度國內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已達3.96小時,首次接觸網路的年齡從8.7歲降至7.1歲,顯示3C裝置與兒少生活日益緊密。然而,當網路使用缺乏引導與管理,便可能演變為網路成癮,不僅影響生活作息,不當內容接觸、數位足跡暴露等風險,進而影響親子關係、心理健康與學習專注力。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遭遇網路霸凌的兒少,其自傷風險評分達6.45分,接近高風險族群標準,同時,性私密影像外流更被視為兒少自傷風險最高的危險因子。教育部強調,兒少數位風險防治是全球共識,法國自2018年起即立法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紐西蘭於2024年推動中小學禁手機政策,澳洲亦由各州陸續實施類似規範;美國則有多州提出所謂「校園無手機」立法計畫。而教育部「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所推動的行動方案,重視陪伴、理解與具體的行動措施,與國際趨勢一致。為此,教育部與數位發展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攜手合作,並與家長團體、地方政府、學校代表、電信業者與專業機構的共同協力下,協助家長成為孩子數位生活的守門人與引導者,教育部提出多項支持行動,結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建立完整推廣架構,具體措施包括:一、推出免費數位工具包:教育部盤點實用、易上手的免費數位工具,並製作圖解手冊與教學影片,協助家長設定使用時間、過濾不當內容等。免費數位工具包操作手冊及教學影片連結 https://gov.tw/bLU 。二、強化家長數位素養與親職教育:透過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加以宣導,並利用資訊數位相關課程以提升家長對網路風險的敏感度與應對能力。三、整合學校資源深入校園宣導:透過地方政府協助並鼓勵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結合家長會、親師座談與聯絡簿等管道,推廣教育部製作之宣導資源,提供親子溝通技巧諮詢、軟體安裝協助等實務支援。四、結合社會資源擴大數位風險防護效能:教育部攜手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等專業團隊進入校園,舉辦講座向師生與家長說明網路風險與因應對策,並透過案例分享,提升家長的危機識別能力。同時感謝三大電信業者支持,預計於九月開學前提供家長到指定門市進行手機設定或軟體安裝的服務,家長僅需攜帶教育部宣導文宣並簽署同意書即可,詳細方案將於後續公告。教育部表示,守護兒少網路安全的核心在於「理解與陪伴」,而非單純的管制及禁止,是為了讓家庭成員間對手機的使用有更多理解與陪伴,網路可以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也可能成為壓力與傷害的來源,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的引導與保護,透過政府、學校、家庭、社會資源形成「協力網絡」,守護下一代健康,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數位世界中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6857EB7EF47A13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6857EB7EF47A139
為鼓勵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發揮語文創作與出版編輯能力,並強化校園文藝風氣與語文學習氛圍,教育部國教署推動「114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校園刊物競賽」,由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中承辦,即日起開放報名。徵件作品為113年6月4日至114年6月4日期間出版的校園刊物,分為「競賽類」及「觀摩類」兩大類別,報名期間自114年5月14日起至6月4日止。歡迎全國各高級中等學校踴躍報名參加,共同展現青年學子的創作能量與出版實力。國教署說明,本競賽各類別每校限送1件作品,「競賽類」包括學生主編的書刊、報紙及電子刊物等;「觀摩類」限特殊教育學校,或由學校師長編輯、內容以學生文藝創作為主的刊物。為表揚優秀表現,競賽「團體獎」設有金質、銀質、銅質獎及佳作,將依參賽件數核定,獲獎學校可獲獎牌、禮券及獎狀;「個人獎」包括文編獎與美編獎,得獎學生將頒發獎狀以茲鼓勵。另為鼓勵紙本刊物出版,國教署也同步推動「114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校園刊物印製費補助計畫」,針對校園刊物進行補助,114年度受補助學校計125所,提供學校更多資源,支持學生多元創作與實作學習,促進校刊永續經營與發展。國教署表示,透過計畫可有效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創作表現與編輯設計技巧,並於籌劃與執行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與實務能力;也希望藉由校刊競賽與觀摩會,進而促進校際間交流與提升刊物水準成果,持續深化文學藝術於校園的扎根與推廣。競賽相關報名資訊與計畫內容,可參閱114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校園刊物競賽專頁(https://schoolmagazin.my.canva.sit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00A89C7D601C194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00A89C7D601C194
總統賴清德今(13)日接見第2屆青志獎獲獎團隊代表,肯定青年志工在偏鄉教育、社區發展、環境永續與醫療服務等面向的深耕與創新行動,展現青年世代對公共事務的熱忱與責任感。總統勉勵青年志工不僅用實際行動回應社會需求,更是國家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讓臺灣成為更具韌性與關懷的公民社會。第2屆青志獎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辦,歷經初選書審及決選簡報,今年共選出49組具創新與影響力的青年志工團隊,其中2組榮獲最高榮譽「青年志霸獎」,今(13)日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及青年署陳雪玉署長陪同獲獎團隊代表,前往總統府接受接見與勉勵。獲頒高中職組青年志霸獎的「內農機車志工服務隊」,由屏東內埔農工學生組成,運用汽車科專業技能,為社區長者檢修機車,後續擴展至腳踏車、身障輔具及農具維修,至今服務遍及屏東原鄉地區,展現技職教育結合社會實踐的典範。另獲頒大專校院及社會青年組青年志霸獎的「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已成立17年之久,透過長期深入偏鄉與澎湖等離島推動義診、衛教及健康營隊,並透過醫學生、師長與校友合作,將醫學專業轉化為維護社區健康的力量。青年署自112年起推動「青年志工行動競賽表揚計畫(青志獎)」,透過競賽及表揚機制,鼓勵青年投入志願服務並建立服務典範。計畫設有「青年志霸獎」、「績優服務獎」、「志能運用獎」、「樂苗新秀獎」及「佳行獎」等獎項,鼓勵青年將創意與專長結合,在志願服務的行動中,嘗試改善社會問題,展現青年回應時代挑戰的積極態度。此外,計畫也提供獲獎青年國內、外參訪共學的機會,希望促進青年跨域交流與持續投入志工行列,讓每位青年都能在實踐中成長,發展屬於自身的志願服務故事。青志獎的設立旨在於鼓勵青年投入志願服務,透過具創意與影響力的行動,實踐社會共好的精神,並支持青年志工團持續發展。每年11月起開放報名,廣邀具有服務成果的青年志工團隊參加。此外,有意投身志願服務的青年,亦可申請青年署「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深入偏鄉與社區揮灑青春熱血,歡迎15至35歲青年團隊踴躍提案參與。誠摯邀請對志願服務有熱忱的青年朋友加入志工行動行列,更多詳情請至青年發展署網站(https://www.yda.gov.tw/)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6D8ADD532FB67D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6D8ADD532FB67D5
為提高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便利性,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教育部體育署「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計畫現在徵件中。去(113)年試辦計畫吸引22縣市共173個村里投件報名,其中包含 14 個來自偏遠地區的村里,最終獲認證全臺18個縣市136個村里,顯示各地對推動基層運動的熱忱與支持,今(114)年將持續擴大推動,申請說明會已於4月底開始,分別於南、東、北、中四區舉辦,邀請全臺各村里辦公處一同打造運動村里,即日起開放投件至6月30日截止。運動村里認證的評選項目分為三大內容:「村里體育運動現況」評估運動場域與活動多元性;「運動宣導與推廣」檢視運動推廣方式與成效;「社會資源連結」審視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情況。此外,「村里特色補充說明」則著重展現各村里具特色或代表性的運動相關課程或活動。申請資料統計期間為113年1月1日起至114年6月30日所發生之事實。為落實總統政見成立運動部,今年1月運動部及全民運動署組織法已發布,實踐賴清德總統「運動壯大臺灣」的施政願景,未來全民運動署將能投入更充沛的資源於「運動村里認證」計畫,優先提供專業運動師資辦理課程與活動、科技體適能檢測等資源。邀請全臺村里辦公處積極參加申請運動村里認證,透過運動村里認證來提升地方形象,增進社區凝聚,提高在地鄉親的健康水準,擴大全民運動參與,活動網站請參考 https://sportvillage.gvm.com.tw;如有問題,請洽詢「運動村里認證小組」Email:GVPM@cwgv.com.tw,電話:02-2517-3688分機851王小姐、 分機634吳小姐。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6E72B04DEB678E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6E72B04DEB678E8
114年度「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自即日起開始徵件,有意申請推薦者,請於6月15日前(以郵戳為憑),檢具申請推薦資料表件函送各推薦單位(中央主管機關或各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進行初審。「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屬社會教育領域最高榮譽,迄今已有50年歷史。教育部為表揚對於推展社會教育卓有貢獻的團體或個人,自64年開始舉辦「社教公益獎」,105年更名為「社教貢獻獎」,106年起定名為「社會教育貢獻獎」,希望藉由此殊榮,不僅肯定長年耕耘社會教育的無名英雄,也能激勵更多個人及團體積極投入社會教育,提供民眾更好、更豐富、更多元的社會教育學習資源。本獎項是依據「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實施要點」辦理,設有團體獎、個人獎及終身奉獻獎等3種獎項,該要點於114年4月21日修正發布,本次修正主要以明確推薦程序、微調申請推薦送件期限及調整曾獲獎後再送件參選之限制。114年有意參選者,請依限檢具申請推薦資料表件函送各推薦單位進行初審;各推薦單位經初審後,請擇優於7月31日以前(以郵戳為憑),將推薦名單及參選者推薦資料表件函送本獎項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地址:235066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電話:02-2926-6888分機6705、6703,E-mail:ccf@mail.ntl.edu.tw)。回顧每年獲獎的優秀個人及團體,不論銀髮、青壯、亦或不同族群,他們結合企業、自然環境、社區資源等,甚至公私協力,於體制教育之外填補縫隙、擴展學習並引導新的價值與行動,均在臺灣每一個角落投注心力推展社會教育,懷抱土地上每一位兒童、婦女、長者等。這份無私無我的精神與努力,就如同耶誕樹上的星星般熠熠生輝,映照出終身教育堅持永續發展的信念與方向,最終成為社會溫暖祥和的支持。「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徵件海報電子檔」請見附件。推薦及相關表件請至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電子布告欄下載(https://reurl.cc/nN15LD)。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5178A5BBFE4CE6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5178A5BBFE4CE60
114年教育部歐盟獎學金甄選簡章已公告於網站,名額共計20名,獲獎者每名每年可獲1萬6,000美元獎學金,為期2年,教育部歡迎具歐盟執委會文教總署2025-2026學年「新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 Mundus Joint Master Degrees,EMJMD)聯合碩士課程獎學金備取生資格者踴躍報名。「新伊拉斯莫斯聯合碩士課程」是歐盟執委會支持的國際教育計畫,由歐洲各國優秀大學跨國合作,每1學科至少有3個歐盟國家、3所以上大學供學生選擇,學程期間學生在2所以上不同學校、不同國家就讀,該學程最具特色是其課程的跨域及多元性,並有機會在兩年內跨國學習、獲得歐洲兩個以上國家的畢業證書。若申請該課程獎學金經甄選為正取,每一學年至多由歐盟執委會提供2萬5,000歐元。為支持臺灣青年學子跨國學習,深入了解歐盟政經文化發展,並實現留學歐洲各國的夢想,教育部自95年起特別與歐盟執委會合作,為申請EMJMD未能獲得歐盟執委會獎學金,但取得「備取生」資格者,提供教育部歐盟獎學金;迄113年止,已有131名學子獲獎完成留學歐洲的美夢。曾參加過之學子表示,本獎學金讓其能夠在人文薈萃的歐洲讀書、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周遊於歐洲頂尖大學接受教育,體驗學習、研究、實習、論文準備和答辯等階段,最後獲頒聯合碩士學位,很值得大家踴躍申請!114年教育部歐盟獎學金甄選報名時間自114年6月2日至6月30日止,詳情請參閱簡章(請於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點選「認識教育部」-「本部各單位」-「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項下「業務專區」-「海外留學」-「公費留學與各項獎學金專區」下載參考)。報名網站為https://www.scholarship.moe.gov.tw/eu,歡迎具2025-2026學年度「新伊拉斯莫斯計畫聯合碩士課程」獎學金備取生資格之青年學子踴躍報名。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3961433DAE0894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3961433DAE08948
教育部為提升技專校院學生學術研究能力與實務發展技能,鼓勵同學結合所學與產業實務,展現技職教育特色,舉辦2025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本年度有48校共計1,181件作品報名,經由來自產、學、研的專家進行書面初審後,入圍33校141件作品,最終評選出64件獲獎作品。本次競賽分為機械與動力機械群、電機群、資工通訊群、化工材料群、能源與環保群、土木與建築群、商業群、管理群、家政餐旅食品群、護理與幼保群、生技醫農群、流行時尚設計群、工業設計群、商品設計群、動漫互動多媒體群、出版與語文群等16組參賽類群。本次競賽獲獎作品掌握產業發展趨勢,將醫療輔助、環境保護、人工智慧等議題與同學自身創意與技術結合,例如「電機群」第1名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步態偵測與訓練地墊系統」,作品為非穿戴式運動與認知訓練地墊系統,結合矩陣式壓力感測器與大型 RGB LED 顯示裝置,提供即時的壓力分布監測與視覺回饋,提升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步態與認知訓練效果。獲得「能源與環保群」第1名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TuckiTuck-廢棄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作品係透過利用廢棄家具中的纖維板材料,提升纖維板回收率,實現家具纖維板材料多次循環利用,降低資源浪費。此外,「生技醫農群」第1名的致理科技大學隊伍之「應用無人機影像與茶葉病害檢測模型開發具智慧管理建議及GIS功能之AI茶園監控系統」,作品整合「人工智慧+無人機影像辨識+病害偵測+OpenAI+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於App系統開發,利用無人機影像模型訓練與AI辨識評估生長情形,檢測農作物病害種類,使茶農有效監測茶園狀況,具高度完整性及商業價值。每件參賽作品均展現出同學所關注的生活問題,並透過團隊成員的交流與研究探討,結合創意的構想及專業技術,將解決問題的構思及方案實體化。本競賽提供技專校院同學公開展示研究作品的平臺,讓更多校外人士能與其接觸並互相交流,增進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實作經驗,以縮短學界與實務界之間的學用落差。教育部期望本競賽能激發各技專校院學生的潛能與創意,使所學知識與產業實務連結,促進產學合作發展,培育未來企業優秀人才,並具體實踐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理念。本年度競賽獲獎名單亦公布於朝陽科技大學校友服務暨職涯發展處競賽活動網頁(https://kcis.cyut.edu.tw/topics2025)。詳如新聞稿附件。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864BF39692DA8FC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864BF39692DA8FC
為解除青年在學期間面臨未來與職場的迷惘與不安,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攜手102個中央機關、149個公民營單位、446個民間組織及全國19個縣市,於今年暑假提供了超過7,000個帶薪職場體驗名額,於今(12)日舉辦「114年青職Try Try看—全國聯合推廣多元職場體驗記者會」,集結中央與地方的力量,讓青年能夠勇敢踏出第一步,Try出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陳雪玉署長表示,本次記者會展現中央整合資源、結合地方共同推廣的行動力,為青年打造從公部門、公營事業、在地社區到創新產業的實作舞臺,並希望讓更多青年認識全臺豐富的職場體驗資源,找到想要擔任角色的職缺,無論是走進政府體系、在地社區或創新企業,都是累積實務經驗、探索職涯方向的寶貴機會。陳署長也與曾參加相關職場體驗計畫的5位學生代表進行對談交流,分享親身經驗,青年朋友也分享這些實務的體驗是課本中學不到的,可化為未來職場的優勢。對談中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曾巧慧同學、青年創業家見習計畫葉巧玲同學、經濟自立青年工讀畫李珮毓同學暢談如何透過職場實地參與了解職務種類,發掘職涯興趣、提升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大專生公部門見習 計畫曹容瑄同學表示參與中央研究院見習後,已經考取研究所,決定朝研究方向邁進;新竹縣數位創新青年培育就業計畫廖葆真同學也表示參與計畫後,讓她了解設計師除了設計物之外,還有現場作業需要進行,也更堅定未來的設計之路;陳署長也分享她參與公部門見習計畫後投入公職的職涯歷程。期待每個計畫參與同學的實際職場體驗經歷,都可以幫助臺灣青年學子跨出職涯第一步、迎向未來挑戰。活動現場特別頒發感謝狀,表揚響應計畫推動的地方政府與合作機構持續提供職場體驗機會,感謝各界攜手提供舞臺,讓青年朋友得以突破地域、領域限制,拓展未來職涯的多元可能性。最後也舉行象徵合作拼圖的啟動儀式,由陳署長與原民會、數發部、交通部及各地方政府代表一同來啟動33個暑期職場體驗計畫,展現中央與地方齊力打造多元職場機會、共同陪伴青年成長的決心。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同時也建構一站式平臺,提供全臺各地多元職場體驗機會,青年朋友可透過「2025全國職場體驗計畫」https://rich.yda.gov.tw/rich/assets/pages/YDA_Intern.html)找到自己嚮往的職缺,把握暑期黃金時間,勇敢探索、累積實力,一起Try出職涯的無限可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531FF2CDFCBC35F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531FF2CDFCBC35F
由沙烏地阿拉伯主辦的2025年第25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11日傳回捷報,在29個國家(地區)、224名參賽學生中,代表我國參賽的8名學生共獲得5金、3銀佳績,國際排名為第3名(以學生競賽總成績計算),整體表現亮眼。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歷經初選、複選、決選及賽前集訓4階段,從全國159所學校共2,405名學生中選出8名學生代表參賽,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陳傳仁及國立臺灣大學退休教授蔡尚芳擔任領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名譽教授莊振益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高賢忠隨隊協助競賽試題翻譯及成績仲裁等工作。代表團於5月3日飛往沙烏地阿拉伯參賽,於當地時間11日下午6時舉行閉幕典禮及頒獎,並預定5月16日返抵國門。為獎勵學生優異表現,教育部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獲得本項競賽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各學系。另於競賽獲金牌及銀牌獎者,分別可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10萬元及5萬元獎學金,但同一年度獲得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2種以上獎項者,擇最高獎額辦理。國教署表示,將持續選、培訓優秀學生參與競賽,拓展其國際視野,促進國際交流,為國家培育更多物理人才。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532F2864DCED4C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532F2864DCED4C3
登入系統
功能選單
系統公告
2023/1/6 中文打字及靜思語打字練習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提供「有注音」的範文供年級比較低的小朋友練習,即使沒學過的字,小朋友看著注音應該也能順利打出來了,歡迎試用。如果教科書業者能授權提供國語課本整課的範文,小朋友練習打字時就更方便了,希望有人能促成這件事啊!
2022年公視新聞RSS服務改版,不提供完整新聞內容,只提供簡單摘要,本站的公視新聞打字服務無法取得完整新聞內容,只能暫時停用,改為提供教育部即時新聞。
本站自2021/3/18改版以來,至2021/7/31已超過24萬筆測驗紀錄,未來測驗紀錄增加速度勢必還會再加快,為提升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伺服器查詢及統計負荷,也貼近學校教學現況,每年8月1日新的學年度起,會將打字練習紀錄轉移至新學年度的資料表存放(舊有的紀錄並未刪除),期盼打字高手們繼續練習,挑戰自己,再創佳績。
8/1移轉之後,所有查詢頁面只能查到該學年度(每年8/1至隔年7/31)的測驗紀錄和統計情形,如非必要,跨年度的資料不再提供查詢,以節省系統資源。如果有老師要用本站的測驗紀錄做為學生成績參考,也請於7/31前完成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