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部新聞練打字
面對全球新興科技迅速演進與產業技術革新所帶來的挑戰,為強化技職教育與產業界的連結,教育部國教署積極推動「產業新技術、科技與議題」計畫,強化技術型高中校訂課程內容,確保學生具備未來就業所需之專業技術與能力。技高課程推動工作圈及15個群科中心已盤點現行校訂課程與產業需求的對應關係,以產業新興科技為核心,協助發展校訂參考科目之教材、教案及教學活動等教學資源,促進教育與產業深度接軌。其中,隨著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已成為評估企業營運穩健性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全球企業紛紛設立「永續管理師」等專職職位,以因應永續發展的挑戰。商業與管理群科中心目前正積極研發「企業ESG實務應用」校訂參考科目,藉由結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課程,培養學生具備永續思維與實務操作能力,強化永續發展領域的專業素養,以回應業界對永續管理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加速邁向電動化,各國積極推動電動車(EV)發展,成為交通運輸與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電動車的重要性涵蓋環境永續、經濟效益及科技創新等多重面向,對相關技術人力的需求亦日益攀升。因應此趨勢,動力機械群正規劃「電動化車輛檢修實習」校訂參考科目,著重學生在電動車檢修與維護技術上的能力培育,以滿足產業對檢修技術人才的殷切需求。國教署表示,將持續辦理相關教學資源的教師專業研習,拉近與業界間的學用落差,強化學生實務技能與職場適應力,全面提升其專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技高課程發展將持續與時俱進,緊扣產業趨勢,培育具備即戰力與長期發展潛力的技職人才,為我國產業注入創新與成長的動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1ADB5701F239901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1ADB5701F239901
為持續深化臺灣與捷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並拓展雙邊學術夥伴關係,首屆「臺灣-捷克高等教育論壇」於114年7月21日在臺灣臺北福華大飯店舉行。來自捷克17所大學及臺灣超過50所大學校院校長、副校長及國際事務主管共襄盛舉,共同探索兩國未來教育合作的無限可能。本次論壇由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辦理。捷克與會貴賓包含捷克國際教育與研究機構(Czech National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執行長烏爾(Michal Uhl)、布爾諾門德爾大學校長馬列斯(Jan Mareš)、帕拉茨基大學校長柯哈依達(Michael Kohajda)等7所大學校長及來自17校的國際事務主管共36人,顯示該訪團對與臺灣合作的高度重視。捷克駐臺代表史坦格亦出席與會。國內貴賓包括來自50多所大專校院的多名校長、副校長及國際事務主管等人員計80人共襄盛舉。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李毓娟司長開幕致詞表示,本次兩國首次合作舉辦高等教育論壇,為臺捷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兩國深化教育交流建立制度化的管道。臺灣與捷克互動密切,至114年度捷克與我國大專院校簽訂有效之學術交流協議共計255件,最早的協議可追溯自民國80年。目前在臺灣約有240名捷克學生,臺灣學生則有343名留學捷克。我國臺灣大學學術聯盟12所大學與捷克大學聯盟14所大學亦於113年簽署合作備忘錄。首屆論壇主題豐富多元,包含探討國際產學合作對培育全球人才的重要性、回顧臺捷多年合作成果、介紹臺捷高教現況與政策,並提出未來合作機會,促進雙邊教育與創新發展。另規劃一對一交流時間,讓我國和捷克與會學校有機會和潛在合作對象逐一對談,商討合作可能性。本次論壇的舉辦,不僅彰顯臺捷雙方在教育領域的深厚情誼,更為兩國高等教育體系注入新的活力,共同為培育具國際視野及跨領域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石,為雙邊關係開啟嶄新的篇章。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490E3586EA7661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490E3586EA7661A
教育部國教署與亞洲大學舉辦「2025青少年不迷網:一日關機親子工作坊」,落實促進健康數位行為、強化家庭溝通互動,並協助親子共同面對網路使用相關議題。活動中特別設計「五星級親子溝通」體驗活動,促進親子彼此表達感謝與肯定,並透過「教養溝通技巧自我檢核表」反思與檢視家長自身在親子互動上的進步空間。參加營隊的學員分享參加無網路營隊後的轉變與成長,並表示,即使暫時關閉手機與網路仍能獲得「高四感」(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與意義感)。例如:「我在關機營隊中仍然感受到快樂與成就,讓我相信即使沒有手機與網路,也可以擁有充實的生活。」此外,透過活動設計,如「損益分析表」與「轉念寬心六欄表」,學員學習辨識健康與不健康上網的差異,並發展替代性紓壓策略,如運動、志工服務等取代過度使用網路遊戲。賦能工作坊安排「進階前額葉功能訓練」,協助青少年了解大腦前額葉在自我控制與專注學習上的重要性,並透過遊戲與討論強化抑制控制技巧。此外,也以「我的武功秘笈:最佳學習策略」為主題,帶領學員學習SQ3R五步驟閱讀法(概覽、提問、閱讀、複述、複習),以提升其學習動機與成效。在家長課程部分,透過「3C教養風格」自我評估量表,引導家長認識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並鼓勵採取「民主式教養」,強調傾聽、理解與尊重孩子的感受與想法,並提供正向的情緒支持與回饋。同時,家長也學習正向教養的溝通技巧。此外,有青少年分享:「你更願意傾聽和理解我,使我更信任你,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透過此互動活動,有效促進家庭關係的正向轉變。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將持續結合學校、專業領域人員、中小學學生與家長,共同推動健康上網,結合相關資源,並加強資訊倫理及網路使用不當行為預防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網路使用態度、技能和習慣,協助學生有效「揮別迷網」。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A241C8C54D634E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A241C8C54D634EE
2025年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臺灣時間今(21)日凌晨舉行桌球團體決賽,我國男子代表隊高承睿、馮翊新、黃彥誠、張秉丞,以3比2讓2011年桌球項目納入世大運以來從未丟冠的中國7連霸夢碎,奪得歷史性首金,也是該項目史上第2個冠軍國。賴清德總統得知捷報,旋即拍發賀電祝賀選手的優異表現。教育部鄭英耀部長深夜守候賽事轉播,看到桌球男團勇奪金牌,特別致電教育部體育署鄭世忠署長向選手轉達祝賀之意。鄭世忠署長表示,很高興看到桌球隊幫臺灣隊拿下桌球團體歷史上首金,期待奪牌選手持續朝向2026名古屋亞運邁進,爭取更好的成績。第1點世界第50馮翊新首度交鋒世界第235左手持拍陳俊菘,以11比7、11比3、7比11、11比7,局數3比1勝出,也是桌球自2011年深圳新增團體賽以來,中國第2次在決賽失點。第2點中國特意安排世界排名僅830但曾於2023年WTT歐洛慕茨支線賽曾4局贏過高承睿,目前世界排名高居第25的高承睿以8比11、11比8、5比11、5比11,前三板明顯受制,再次以局數1比3吞下對戰連敗。第3點世界第81黃彥誠初次對陣中國本次陣中世界排名最高、第60的曾蓓勛,以11比4、8比11、12比10、 11比6,局數3比1取得搶先聽牌優勢,也讓過去6屆決賽只失1點中國陷入絕境。第4點高承睿生涯首度對戰陳俊菘,以11比8、9比11、3比11、8比11,局數1比3惜遭逆轉。決勝點馮翊新與孫正同樣是首度過招,場面膠著,馮翊新以9比11、11比8、9比11、11比9、11比3,完成個人獨咬2點。賽後高承睿受訪時情緒湧上,淚流不止,哽咽說:「我覺得很對不起大家,是我沒打好,拖累了團隊,都是隊友的功勞,我真的覺得自己沒幫上忙。」 鄭世忠署長見狀,也特別在後台逐一擁抱選手,希望他們在接下來的單打與雙打賽事繼續努力。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C076F6FF2ADD83C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C076F6FF2ADD83C
教育部體育署自106年起推動「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計畫」,補助大專校院或運動科學學術機構深入各級競技運動團隊,將運動科學專業機構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競技運動訓練,優化競技訓練的環境。以選手為服務對象,而非研究對象 。運科支援競技運動訓練屬服務性質,以競技選手和運動團隊為服務對象,主要目的是提升選手的訓練品質與運動表現。這些數據僅用於教練和選手的訓練監控與個別化處方,不作為學術研究用途,也不涉及學術發表或發展新醫療技術。相關的運科訓練輔助計畫屬於運動訓練服務而非「人體研究」;惟若要研究發表,則須經IRB嚴格審查通過才能執行。針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忠慶教授與周台英申請師大女足運科支援訓練補助案,體育署已請審查團隊進行調查,倘涉有違反IRB規定而對外發表的行為,將要求銷毀數據並將已發表論文撤稿。體育署表示,選手的運科支援需求,不能等同運科研究去看待。運科支援檢測是服務選手,對象不是學者。但為了選手的需求而執行運科檢測,應由執行者事先向選手說明並取得同意。針對未涉及研究發表的運科支援競技訓練是否適用人體研究法規定,將於明日教育部、衛福部與國科會跨部會中進一步釐清。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28840A210C82DF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28840A210C82DFE
114年教育部與外交部合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培訓營」中區場次,於7月14日至7月18日在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中舉行,共有來自中部地區的60位學員參與。營隊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透過國際議題探討及跨文化交流,引導學員拓展視野、深化國際素養,過程精彩充實,成果豐碩。國教署表示,本次營隊課程設計多元,課程涵蓋跨文化溝通、英語表達、科技與外交及國際時事等主題,並安排豐富的實務交流活動,如邀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及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等單位,透過實務經驗分享,讓學員深入理解臺灣參與國際合作的經驗,進一步接軌全球脈動。 有學員分享:「這次的營隊非常充實,五天都有各種不同的課程,老師們除了授課外,也安排許多互動與分組討論,此外,課程與行程也安排得非常妥當,讓我們有充分時間準備與思考。」亦有學員表示:「此次營隊讓我獲益良多,能接觸到平時在學校或補習班學不到的內容,講師們都很專業,並以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習,每堂課都有實作與小組討論,更貼近真實世界,也加深我對國際議題的理解。」國教署說明,中區營隊將自學員中遴選6人,與北區及南區所選出的學員共計18人,於8月下旬由外交部率隊赴美參訪。期盼透過實地觀察與跨文化交流,進一步強化青年學子的國際理解力與外交視野,成為未來臺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橋樑。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056149E0D57033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056149E0D57033E
「誰想念校長奶奶啊?」「校長奶奶好想你們喔!」113年師鐸獎得主-新竹縣興隆國小校長葉瑞珠總是親切的和學生們打招呼,這種不拘形式、真誠以對的態度,不論是家長、孩子,還是渴望融入臺灣社會的新住民,甚至是重返學習之路的失學民眾,都能在她的陪伴下學習成長。葉瑞珠出身清貧家庭,她回憶,父親雖不識字,卻有過人的自學能力,並常告訴孩子們:「以後你們願意讀書、把書念好,讀到的就是你自己的!」父親的這段話,深深影響葉瑞珠的教育理念。師專畢業後葉校長留在新竹縣服務,就近照顧家庭和弟妹,從此踏上了長達四十多年的教育之路。興隆國小鄰近新竹科學園區,葉瑞珠每天都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和家長,建立彼此的信任。葉瑞珠也把這種「見面三分情」哲學,運用在處理學校事務上,她笑說:「家長有什麼問題,就讓老師把家長請來學校,我陪著老師一起跟家長聊。」葉瑞珠回憶,曾有小朋友和同學發生衝突,家長不滿校方處理態度,她直接邀請家長到學校聊聊,耐心跟家長解釋,「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的事情,並不完全是事實;孩子之間的衝突,有時他們自己就能解決,大人過度介入反而會把問題搞得更複雜。」幾年後,孩子升上國中進入叛逆期,這位家長竟主動來向葉瑞珠請教育兒之道,而這段經歷也讓葉瑞珠更加確信,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課業很要求,有些家長則希望孩子能在體育、音樂方面等多元發展,葉瑞珠認為在國小階段,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正向鼓勵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如「你這次考了99分,好厲害!」而不是「為什麼那一分沒有拿到?」她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家長應該瞭解自己孩子的能力。這也體現在興隆國小多元化的課程,將藝術課程與國語、英語、社會、數學、自然等領域結合,舉辦走秀、戲劇、建築展等;結合科技,將藍晒、3D列印、雷射雕刻等在課堂實踐,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獨特與價值,也榮獲第10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學校。 除了日間的教學工作,葉瑞珠還在成人教育班和補校授課長達26年。問起葉瑞珠為什麼要主動攬下補校工作?她說「很多新住民女性來臺後面臨照顧公婆、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及工作的壓力,如果可以讓她們接受良好教育,對下一代也會有好的影響。」 葉瑞珠不只教新住民識字和語言,還包括如何適應臺灣生活及風土民情。現在這些新住民學生都會親切地稱她為「媽媽」,每年母親節都會至家中小聚。談到教育的核心理念,葉瑞珠說,她不要求每個孩子都優秀,但她期望每個小朋友都要有品德。在她看來,做人做事誠實、一顆善良的心會去幫助他人,遠比成績更為重要。 葉瑞珠的品德教育方式特別注重正向引導,例如興隆國小每週三的「校長愛的叮嚀」時間,她會和孩子們碰面、聊天,鼓勵孩子們各種好的行為;她還會利用下班時間親手製作貓頭鷹娃娃,送給學生。她說,每隻小貓頭鷹都長得不一樣,代表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色,也希望藉此鼓勵孩子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專長與興趣。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200D7552A9C8C8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200D7552A9C8C87
為鼓勵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學生結合文化與現代科學知識,培養原住民族文化素養與科學素養,教育部國教署持續舉辦「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展覽會」競賽。113學年度吸引全國89組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含平埔族群)學生與指導教師組隊報名,經決選共選出3類25個獎項,19日於國立中興大學舉行頒獎典禮。國教署表示,本活動讓學生透過科學實驗研究方式,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本次共計89組公私立高中及國中小學原住民族學生與指導教師組隊參加,經線上初選、視訊複審程序,共有17組隊伍(國小組7隊、國中組5隊及高中組5隊)入圍決賽。此外,還有連續3年參加並進入本屆第三階段審查的「原住民科學榮譽團體獎」,及連續3年指導學生參加並進入本屆第三階段審查的「傑出指導教師獎」,共2類獎項、8個獲獎學校。高中組獲得第一名「金熊獎」為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與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跨校組成的「農耀Kalingko」隊,作品名稱「Tayal wah!AI技術融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知識的應用研究」,透過AI技術─深度學習方法,融入民族植物學的應用,將原住民族傳統生態知識數位化,並建立原住民民族植物的辨識及學習系統,找出科學與原住民生態智慧對話的可能,獲得評審肯定;國中組第一名「金熊獎」為高雄市立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Cilas Cilas」隊,作品「智慧農場應用於布農族作物復育與推廣」,透過科技與文化結合,打造「智慧部落模式」,讓傳統作物在現代社會繼續發光;而國小組第一名「金熊獎」由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民小學的「Klapay~泰雅文化實踐「嘉」」隊獲獎,作品名稱「植「皂」─解密泰雅族民族植物之研究」,該隊以科學回應祖先智慧,進一步探索傳統生活知識所蘊藏的科學價值與永續意義,贏得評審青睞。國教署表示,113學年度得獎名單已公布於「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展覽會網站」(https://ieiw.k12ea.gov.tw/ScienceFair),歡迎原住民族師生或親子進行科學教育與文化智慧的探索,發揮無窮科研創意,培育更多原住民族科學人才。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FEFE254B9CF976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FEFE254B9CF9767
我國參加由澳大利亞主辦的2025年第66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19日傳來捷報,在110個國家、630名參賽學生中,我國6名代表參賽學生總計獲得2金2銀1銅1榮譽獎佳績,國際排名第20名(以學生競賽總成績計算),表現亮眼。其中以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三年級學生李天輝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盧品均成績最佳,獲金牌獎,個人排名並列第27名。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2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從全國1,813名學生中選出6名學生代表參賽,並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林延輯及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朱家杰分別擔任領隊及副領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高竹嵐、202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銅牌與2021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銀牌得主許博翔同學(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及2021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銀牌得主鄭百里同學(就讀國立臺灣大學)隨隊協助競賽試題翻譯及成績仲裁等工作。競賽於7月14日舉行開幕典禮,當地時間19日舉行閉幕典禮並頒獎,我國代表團預定7月21日返抵國門。為獎勵學生優異表現,教育部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獲得本項競賽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各學系。另於競賽獲金牌、銀牌及銅牌獎者,分別可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及5萬元獎學金,但同一年度獲得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2種以上獎項者,擇最高獎額辦理。國教署表示,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未來仍將持續選、培訓優秀學生參加本項競賽,培育具潛力之數學人才,並透過參與國際賽事促進跨國交流,推動青年學子與世界接軌,以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及國際競爭力。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51485972EBD8A1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51485972EBD8A12
2025年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今(18)日展開第2日賽程,我國代表團首面獎牌出爐,楊長螢、郭彥妤、陳歆雅在跆拳道品勢女子團體賽以8.849分摘金,賴清德總統得知捷報,旋即拍發賀電祝賀選手的優異表現。隨後男子團體賽也傳出喜訊,陳孝澤、黃奕承、柯翔碩以8.866分拿下銅牌。教育部體育署鄭世忠署長表示,很高興看到跆拳道新生代的崛起,期待奪牌選手持續朝向2026名古屋亞運邁進,爭取更好的成績;更期待所有選手能持續堅持夢想,不斷超越自己。品勢女團楊長螢、郭彥妤、陳歆雅在第1套公認品勢即以高度同步性與充足精氣神,打出與韓國並列最高8.966分;第2套自由品勢搭配東方古典風格配樂,3人延續零失誤演出,表現力、同步性完美,再奪8.732分高分,終以平均8.849分奪魁。黃珮昀教練表示,女團3人從5月11日決選結束後才開始搭檔,不過陳歆雅、郭彥妤2年前就曾參加成都世大運,楊長螢與郭彥妤幾乎每天晚上加練,培養出絕佳默契,「而且決賽這2趟都表現很好,尤其是自由品勢,完全是超水準發揮。」品勢男團今日先在16強擊敗厄瓜多,挺進8強決賽,被排在倒數第2上場,第1套公認品勢8.833分原本僅名列第4,第2套自由品勢開賽未久,在空踢落地時柯翔碩又發生失誤,但3人迅速調整,跳出8.899高分,也是所有參賽隊伍中唯一自由品勢分數高於公認品勢者,最後平均8.866分,在加拿大壓軸登場前就已提前確保銅牌,最後也是第3。由於設置有2面銅牌,實際上以8.833分名列第4加拿大也獲銅牌。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74095976B1E9D5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74095976B1E9D5E
針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女足學生參與研究過程中,疑遭教練施壓進行抽血涉及校園霸凌,臺師大對於周姓教練處分落差太大引發外界爭議,教育部今天(18)日召開「專科以上學校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第1次臨時會議」,嚴格檢視臺師大教評會所作出的決議後,認情節重大,業命學校校教評會於2週內另為適法之決議。教育部表示,「專科以上學校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檢視學校調查小組調查報告後,認本案對被行為人所為之身心造成侵害已達教師法第14條、第15條解聘要件。學校三級教評會未依調查報告解聘周姓教練,論理不明,已命學校校教評會於2週內依規定,重新就本案有權勢不對等、對學生身心及受教權侵害程度、行為應受責難程度及行為次數、頻率等事由,逐一釐清檢視,並另為適法決議。為保障學生申訴權益,教育部昨(17)日已設立單一申訴窗口,並將主動聯繫學生,同時已將聯絡資訊提供人本教育基金會協助轉知陳情學生,確保學生獲得及時且妥適的協助。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3FB2809ACE16A3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3FB2809ACE16A3E
教育部於本(18)日下午召開「教育部第2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審議會」第8次會議,本次會議出席委員人數已達全體委員人數三分之二。本次會議依「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以下簡稱退場條例)第14條及「教育部加派專案輔導學校所屬學校財團法人董事監察人及重新組織董事會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審議通過財團法人臺灣省苗栗縣私立大成高級中學、財團法人臺南市私立新榮高級中學、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賢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財團法人臺灣省苗栗縣私立育民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大慶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等5學校法人的重新組織董事會名單。上開5校均為改善期間屆滿,未能完成改善的專案輔導學校,並已依退場條例第13條第1項規定,自114學年度起停止全部招生,並於114學年度結束時停辦。教育部後續將依法解除上開5學校法人現任全體董事職務,並派任經本次會議審議同意的董事會成員。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CDCD85C0F0A00EF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CDCD85C0F0A00EF
「113年度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成果展」於7月18日(星期五)至19日(星期六)於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5-1、5-2館舉辦。本次展覽以「新創無界,未來無限」為主題,邀集計畫補助之學校夥伴、學生團隊及計畫相關創新創業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展現計畫推動之成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李惠敏專門委員於開幕致詞中表示,教育部從「大學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一路推動到現在的「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已超過十年,計畫以提升大專校院創新創業課程品質,培育具創新創業思維與實作能力之人才為目標,鼓勵學校整合各方資源,規劃相關課程,並串聯學校研發成果與產業需求,致力打造完善的校園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系統。迄今本計畫已培育超過3,000組學生團隊,並補助近700組團隊邁出實踐第一步,為我國創新創業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展覽規劃兩大展區與三場主題活動。實體展區整合學校輔導策略與學生團隊創意成果,由學生與師長現場解說,分享構想來源、發展歷程與未來藍圖,並與產業代表互動交流。主舞臺活動包含「新創團隊實踐分享會」、主題講座「新時代的新創起點」、以及焦點論壇「創業的成功與失敗」,邀請創業導師與實務專家,與學生一同直面創業現場的挑戰與真實。教育部期盼透過本次成果展,持續深化大專校院創新創業教育推動成效,並激發更多學生將創意轉化為行動,為臺灣注入堅實的創新動能。活動現場免費開放入場,誠摯邀請各界踴躍參與,共同見證臺灣青年學子創業力的萌芽與成長。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C54C201CF907F1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C54C201CF907F19
教育部公布114年師鐸獎獲獎名單,今年共計選拔出72名獲獎者,其中男性26名、女性46名;校(園、院)長17名、教師53名、軍護人員1名、運動教練1名;獲獎者來自幼兒園1名、國小27名、國中14名、高中15名、大專校院11名、特殊教育學校3名及矯正學校1名。教育部表示,為發揚尊師重道之優良傳統,選拔各教育階段優秀的教育人員,提振教師專業精神,教育部訂有「師鐸獎評選及表揚活動實施要點」,並據以辦理師鐸獎選拔事宜。師鐸獎選拔分初審、決審兩階段,經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相關單位受理報名初審後,依各縣市政府教師額數比例限額推薦,再由教育部邀集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代表組成決審小組,參酌被推薦人的課程發展與教學績效、班級經營暨學生輔導、教學領導、專業成長與服務熱忱、教育政策與法令推動、投注教育奉獻度、對社會影響度、行政合作與公共關係等遴選標準進而評選。114年計有165名候選人,決審小組評審委員進行書面資料審查及面談,經過評選,選拔出114年師鐸獎72名獲獎者。師鐸獎獲獎人員事蹟將收錄於《114年師鐸獎芳名錄》,並將上傳至教育部良師興國網站(網址:https://excellentteacher.moe.edu.tw/),以及登錄於教育家網站(網址:https://teachersblog.edu.tw/)「人物故事」專區,提供民眾參閱。芳名錄彙集72位獲獎教育人員的教育故事,無論是盡心盡力從事教職的卓越成效,或是師生溫暖互動的點滴生命歷程,無不深受學生、家長與同事的肯定,每位獲獎者在教學或行政工作上孜孜奉獻,足堪為教育的典範。另為表達對獲獎教師的感謝與鼓勵,教育部預計於114年9月18日(星期四)假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辦理表揚大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F287E8621BF7C2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F287E8621BF7C20
教育部國教署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並落實校訂課程,自104年開始推動「活化教學與多元學習計畫」,鼓勵教師採自發、協同、精進、創新及有效等理念,運用多元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113學年度計1,378校申請參與。學校可藉由本計畫規劃校內「性平教育議題相關彈性課程」,透過教師研習、講座宣導、教材融入等方式,帶領校內師生一同關注並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營造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友善校園環境,讓性平教育融入校園日常。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高雄市正興國中舉辦「情感教育與數位性平事件防治」研習,針對數位時代下的性別暴力型態與相關法規進行分享,協助教師掌握網路性暴力的預防與應對策略,並提升陪伴學生發展健康情感的能力;新北市上林國小關注融合教育中學生的多元需求,辦理「普特融合的性平輔導」研習課程,提升教師在融合教育場域中的輔導實務與應變能力,打造支持多元特質學生的包容性學習空間。嘉義縣阿里山國中小辦理親師生「與多元同行-性平之旅」活動,安排參訪性別教育倡議團體,並觀賞融合原住民文化與性別平權議題的教育劇場。透過文化與性別平等議題的交織學習,學生得以探索自我認同與族群歸屬,進一步凝聚學校與部落對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與共識;臺南市新生國小則結合海洋教育議題,課程中安排學生觀賞漁港拍賣活動,及訪談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女士的影片。學生在認識漁業知識的同時,也了解女性在漁業與巡護工作中的參與角色,從而體會性別平等在生活中的具體展現,引導學生思辨性別刻板印象,鼓勵孩子自由探索自我興趣與喜好,突破傳統性別角色限制,培養自信與尊重差異的態度。國教署表示,藉由這些多元研習與課程的規劃,強化教師的專業知能外,也提升學生的性別意識,將性別平等理念融入生活實踐。期望藉由學校、家庭與社區的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尊重、包容與平等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理解與接納中健康成長。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1B3B432D132962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1B3B432D1329622
教育部體育署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之「2024 ASPN國際創新網絡專案計畫」第2期成果發表會將於7月25日在三創生活園區登場,本次共計來自8國、15個運動創新團隊入選(團隊簡介,如附表),將共同角逐「體育署獎」及「ASPN獎」兩大獎項,以爭取ASPN網絡內相關資源,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ASPN全名為APEC運動政策網絡(APEC Sports Policy Network),是屬於APEC人力資源發展工作小組的國際體育交流平臺,體育署自2016年倡議成立,號召APEC經濟體的體育官員及業界專家,共同推廣運動創新教育,2018年起結合區域產官學資源,培育運動創新人才,至今已成功培育來自25個國家、130個優秀運動創新團隊,建構運動創新培育人才生態圈。其中去年獲獎團隊灼見數據(StatsInsight),更結合團隊研發之棒球數據分析技術,在協助我國於去年世界棒球經典賽12強中奪得冠軍扮演了關鍵角色。本期計畫呼應國際奧林匹克總會(IOC)倡議之性別平權議題,強調女性參與,另外也加強運動科技與大型運動賽會應用,共計50組國內外團隊報名,最終將由來自以色列、美國、印度、澳洲、瑞士、韓國、香港及臺灣15個運動創新團隊進行競賽簡報,爭奪獎項。團隊產品包含AI水域安全監控系統、即時影音自動化生成平臺、追蹤身體健康狀況之皮膚貼片及提供運動分析之智慧鞋墊等,同時也邀請到2032布里斯本奧運組委會董事Sarah Kelly分享如何透過運動科技結合大型賽會,提升辦賽單位能力及優化參賽體驗。另體育署表示,運動部即將於9月9日掛牌成立,而推動運動外交正是其中要議題之一,透過ASPN網絡,將有效深化與其他國際夥伴之連結,並建構拓展運動創新人才生態圈,期未來能持續透過ASPN網絡及相關資源,建立區域合作,加強推動運動外交,讓世界看見臺灣。歡迎有興趣的民眾透過ACCUPASS踴躍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go/ASPNDemoDayBatch2),現場除有運動創新團隊展攤互動體驗,還有超值禮品可以兌換,相關資訊可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中心臉書(https://zh-tw.facebook.com/IAPS.NYCU/)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49A3A56899A2C1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49A3A56899A2C1A
2025年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於臺灣時間今(17)日凌晨在杜伊斯堡MSV競技場揭幕,並自下午起展開為期12天、18種運動、234面金牌角逐。我國代表團包括羽球、男女籃球、擊劍、網球、團本部人員出席開幕典禮,依英文代碼TPE 順序入場,並由擊劍好手陳弈通及網球女將楊亞依擔任男女掌旗官,共有89人參與開幕繞場。教育部部長鄭英耀、林伯樵主秘及體育署鄭世忠署長應邀出席開幕典禮酒會,席間與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會長Leonz Eder及各國代表團寒暄交流,對本屆世大運辛苦籌備辦理,表達感謝之意。鄭英耀部長表示,我政府對於體育運動非常重視,不僅在過去9年達成體育經費倍增的政策目標,更在去(113)年開始籌備成立運動部,由全新的部會專責推展全民運動的業務及提升競技運動的發展量能,全力來支持臺灣青年養成運動習慣,進而發展運動天賦,不斷挑戰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鄭世忠署長在實地走訪後勤團隊的過程,發現大會提供的團本部及醫護室的位置偏僻,因此當場決定延長中繼站物理治療診所的服務時間,並將醫護室設於物治所,方便我代表團選手就近使用。本屆世大運組委會宣布超過150個代表團、約計9,200餘名選手參賽,我國派出196名選手參與15個運動種類的競賽。本屆世大運賽會核心價值包括共融、永續及多元,除超過萬名志工參與,競賽項目包括輪椅籃球,也是帕拉運動首度進入世大運。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0E2EF36E26DB3B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0E2EF36E26DB3BA
為鼓勵大專校院學生將生命教育理念與意涵帶入相關活動設計與生活中,讓生命教育透過大手攜小手扎根校園,進而走入社區,教育部於7月17日至18日辦理「114年大專校院學生生命教育體驗研習營」。本次二天一夜活動規劃包括專題演講2場次、舞動心能量、跨域感知體驗學習、在地文化體驗等活動,並帶領學生體驗「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從生命誕生歷程,透過VR虛擬實境感受自我的告別式,觸動學生在無常來臨前,反思與珍惜身邊人事物。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楊奕愔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參與本次活動,鼓勵學生人生不要設限,讓體驗豐富生活,探索與創造自我未來;南華大學校長兼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高俊雄勉勵學生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不僅可以適時放鬆身心促進健康,也是一段可以靜下心自我對話的歷程,當下,存在心中難題的答案也許自然就浮現了。本次專題演講共計2場次,第1日輪未來表演藝術工作坊鄭自強,分享成為帕奧國手並找回自信的心路歷程,鼓勵學生適時挑戰自己,把每一次的挫折當成人生的試金石,展現屬於自我的舞臺;第2日則邀請到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講師鄭美里,讓學生用三句話來介紹自己,寫下自己的生命感動,開啟情緒覺察與自我探索,讓學生從文字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教育部表示,在「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的帶動下,鼓勵各級學校結合在地特色並深耕校園生命教育文化,並可結合「大專校院辦理生命教育校園文化推廣與深耕計畫」與「大專校院辦理生命教育教學社群與課程發展實施計畫」等,透過多元的課程及活動體驗,讓孩子在探索與體驗中找到未來的方向。活動手冊請至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s://life.edu.tw/)下載參閱。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8A493EDBF982A8B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B8A493EDBF982A8B
為促進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與教育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並強化其獨立思考及理性表達能力,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持續推動第7屆「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代表與署長有約」活動,期盼透過與決策機關的對話平臺,深化學生對公共議題的理解與參與,落實民主精神。自今年四月起,國教署已陸續於北區、中區、南區及東區辦理分區討論會,邀請學界專家擔任講師,並由青少年諮詢委員會成員擔任觀察員。會議採分組對話方式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代表齊聚一堂,分享教育現場的親身經驗與觀察,針對教育政策與兒少權益等議題交流意見、凝聚共識,並提出具體建議。為延續分區討論成果,國教署於7月17日、24日及31日舉辦三場「署長有約」分區座談會,預計共計91位學生代表與會。座談將聚焦於學生關切的重要議題,包括母語教育、課程發展會議、學校硬體設施、學生申訴機制及訂購外食等項目,屆時將由署長親自出席,回應學生意見並說明政策方向。國教署表示,學生所關心的議題內容多元,透過參與討論及直接建言,實踐《兒童權利公約》所保障之「表達意見權」,有助於使教育政策更貼近學生真實需求。學生參與機制亦有助於促進跨校觀點交流,展現教育機關對學生聲音的重視。為落實民主參與精神,國教署將持續強化學生自治組織運作,積極引導青年關心校園及社會公共議題,並妥善彙整學生意見,納入政策規劃與評估程序,作為行政決策之重要參據,使教育政策更貼近學生需求與時代脈動。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49A49C242469A9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49A49C242469A90
2025年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將於臺灣時間明(17)日凌晨2時30分開幕,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在開幕式前,連三天由林伯樵主秘及體育署鄭世忠署長陪同先去訪視確認中繼站後勤單位、團本部整備情形,並先後訪視網球、桌球、擊劍、跆拳道等代表隊練習情形。鄭英耀部長表示,對教練與選手的努力十分感動,期許他們能享受比賽,也帶回佳績。鄭英耀部長在昨(15)日訪視物理治療所與運動科學中繼站、膳食公寓後,又探視網球、桌球代表隊訓練,並與桌球代表隊在選手餐廳共進晚餐,了解大會提供飲食狀況,今(16)日則在開幕式前探訪擊劍、跆拳道品勢代表隊訓練。本身也愛打桌球的鄭英耀部長在訪視過程,利用空檔與選手交流。他笑稱要偷師高承睿,也鼓勵承睿在比賽中堅定心態、放手去拚,不要保守;對於較陌生的擊劍,部長以「驚喜」形容,除詢問教練團銳劍、鈍劍、軍刀差異,也向開幕式掌旗官陳弈通了解備戰情形。在探訪開幕式隔天就要出賽爭牌的跆拳道品勢代表隊時,鄭英耀部長也關心選手飲食與時差調整,並鼓勵選手放鬆心情,享受比賽。鄭英耀部長表示:「走訪物理治療所、膳食公寓,可以感受到後勤團隊的用心,除了各種健身、治療、恢復器材,也有心理諮商服務,膳食公寓更是可以提供肉燥飯、牛肉麵及各種臺灣小吃或點心,讓選手們吃到最想念的家鄉味。我們的任務就是全力支援選手,讓他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去投入比賽,爭取佳績。」鄭英耀部長表示,「除了關心後勤同仁實地訪視外,我們也看了網球、桌球、擊劍、跆拳道品勢,選手們和教練們的付出,練習時的投入和努力,也讓我很感動。希望他們可以不要有壓力,好好享受比賽,我相信自然就會有佳績,全體國人也會成為他們最堅強後盾。」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3CE96D8CAA4FF0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3CE96D8CAA4FF0E
登入系統
功能選單
系統公告
2023/1/6 中文打字及靜思語打字練習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提供「有注音」的範文供年級比較低的小朋友練習,即使沒學過的字,小朋友看著注音應該也能順利打出來了,歡迎試用。如果教科書業者能授權提供國語課本整課的範文,小朋友練習打字時就更方便了,希望有人能促成這件事啊!
2022年公視新聞RSS服務改版,不提供完整新聞內容,只提供簡單摘要,本站的公視新聞打字服務無法取得完整新聞內容,只能暫時停用,改為提供教育部即時新聞。
本站自2021/3/18改版以來,至2021/7/31已超過24萬筆測驗紀錄,未來測驗紀錄增加速度勢必還會再加快,為提升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伺服器查詢及統計負荷,也貼近學校教學現況,每年8月1日新的學年度起,會將打字練習紀錄轉移至新學年度的資料表存放(舊有的紀錄並未刪除),期盼打字高手們繼續練習,挑戰自己,再創佳績。
8/1移轉之後,所有查詢頁面只能查到該學年度(每年8/1至隔年7/31)的測驗紀錄和統計情形,如非必要,跨年度的資料不再提供查詢,以節省系統資源。如果有老師要用本站的測驗紀錄做為學生成績參考,也請於7/31前完成統計。